-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准备充分(预设与预习)
2. 切合学情(校本与生本)
3. 知识系统(考点与教材)
4. 思维巧妙(过程与方法)
5. 简洁明了(准确与逻辑);高效复习的基本架构
“三主一核心”
三主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问题主线
一核心
思维核心;1.开展三读三题,明确备考方法
2.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复习方法
3.提高备考效益,优化复习策略
4.调动学生激情,储备学习正能
5.重视综合模拟,提高备考实力;;;;;;系统复习和专题复习整合;;化学基本用语;;;化学小报;化学式比赛;你问我答------微粒构成物质;10、参看下图回答问题: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
(2)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就是同一种元素?请举例说明。
(3)元素的化学性质由什么决定?
(4)如何判断原子和离子?如何判断阳离子和阴离子?
(5)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吗?;;物质;化学用语的复习 ;;;;;K;
;铝在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4Al+3O2=2Al2O3; 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因而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K;铁与硫酸铜溶液;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越前越活泼)
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除K、Ca、Na);一 判断金属跟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及其反应的快慢。;二 、判断金属跟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1、X、Y、Z三种金属,将X投入到Y的盐溶液中,X表面覆盖有Y;将X和Z分别投入到盐酸中,Z溶解并有氢气放出,而X不溶解。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在金属化合物溶液里的置换反应能发生的是( )
A.Na+CuSO4 B.Fe+AgCl
C.Cu+FeCl2 D.Cu+Hg(NO3)2;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为了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Cu、 Zn(NO3)2溶液、 Ag
B、稀硫酸、 Zn、Cu、AgNO3溶液
C、稀盐酸、 Zn 、Cu(NO3)2溶液
D、Zn、稀硫酸、 Cu、Ag;解决问题:;复习策略;;;氢气的质量/g;通式:设金属R相对原子量为A,化合价为 +m,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1克金属产生的氢气质量为X;
则: 2R + 2mHCl = 2RClm + mH2
;足量的铝、镁、铁、锌分别与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放出氢气的情况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问题三:金属跟混合盐溶液反应的次序; 1.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渣中只含一种金属,该金属是( )
A. Fe B. Cu C. Ag;3、在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可能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所含物质是 。
(2)若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向所得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固体物质中一定有 ,可能有 。;将铁片投入下列化合物溶液反应后,使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HCl B.CuSO4 C.Zn(NO3)2 D.Al(NO3)3;下图所示,在一根等臂金属棒的两端,用细线(不与烧杯中溶液反应)分别吊住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并使之浸入甲、乙烧杯的溶液中。请问一段时间后,你能观察到哪些现象?如何解释?;如右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从反应开始到金属完全反应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
A.向左偏
B.向右偏
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D.先向右偏后向左;;习题选择注意的几个转向;习题选择注意的几个转向;;模拟考试失分原因自查表;;;;;;一、原理的选择;1;优点:
装置简单;优点:
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优点: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优点: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优点:
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优点:
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
;?
;?
;;;;一、熟记规律是应用的前提;;;二、掌握“规矩”,可成“方圆”;三、抓重点题型,学会以点带面;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