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县润城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阳县润城镇

 HYPERLINK /read-1211060 山西阳县润城镇 一、简介 润城镇,一直是山西阳县最繁华的城镇之一,富商巨贾辈出.沁河明清时称洎水,它如乳汁浸润,哺育了润城镇的人们.明末时,富庶的润城镇曾多次遭到流寇的袭扰,为了抗匪自保,润城修建了3座城堡:屯城、刘善城和砥洎城.几百年过去了,屯城与刘善如今仅存遗址,只有砥洎城基本保留了下来.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东7公里处,早在战国时期已是韩赵相争的重镇.古称少城、小城,因冶炼业兴旺曾称铁冶镇,明嘉靖三十八年改为润城.润城镇四山环抱,三水萦流.润城镇位于阳城县城东沁河东岸,樊溪由镇中流过.晋阳高速公路由村北经过,并设润城出口,南接晋韩公路,离侯月铁路线阳城站仅7公里. 现存有省级保护文物明代古城堡砥洎城,润城东岳庙(应为金代建筑),屯城东岳庙(金代).并有春秋战国时期白启屯粮而得名的屯城村,明代尚书王国光故居上庄村,影响八省的道教圣地天坛山,望川村的开明寺,上伏村、中庄村的汤帝庙等名胜古迹.还有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到润城时住过的姚家院,炸毁日伪碉堡的紫台岭伏击战遗址建设的紫台岭烈士陵园等,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这块丰腴的土地上名人志士层出不穷,明代政治家、财政家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光禄大夫王国光,清代汉学家、数学家张敦仁,户部尚书张慎言,布衣诗人张晋等名满天下.这些先哲躬身实践,奠定了文化润城的根基.润城镇不仅是一座享誉久远的文化大镇、历史名镇、经济强镇、商贸重镇,而且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旅游圣地,古阳城八景之一的沁渡扁舟,就是对该镇沁河沿岸风光的高度浓缩. 樊山戴上帽,小城揭了鏊是一句流行于润城数百年的谚语,久居润城的老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现在,好多年轻人却不明白个中道理.可乐山位于润城村东部,海拔超过1500米,由于可乐山又高又大,在夏秋季节,阻挡了由东南向西北推进的温湿气流,产生积雨云,因而形成地形雨,并且极易降暴雨,导致山洪暴发,东河暴涨.东河一旦暴涨,由于河道水位落差大,润城村内河道窄,常常给润城造成灾害.城,即润城村.沁河沿村由北而南奔流直下;东河由东而西穿村而过,注入沁河,据阳城县志载:明清时期,润城村是泽、潞、平阳、河东、豫北一带最大的集贸市场.各种饭店、地方小吃自然很多.其中有不少饭店以卖煎饼和油馍等食品为主,所使用的炊具就叫鏊.在信息不发达、没有天气预报的古代,人们便根据经验总结成谚语来躲灾避险. 阳城县志载:润城抗战前,商业居全县各镇之首,是全县铁货产销中心.行炉、经商颇为发达……总计百余家,五百余人,不少人远赴中国各地经营商业.日军侵入,工商业备受摧残,趋于萧条,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润城村东河两岸的各种店铺已经不复存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润城镇劈山改河工程,迫使沁河从刘善山穿过,远离了润城村.夏秋季节东河暴涨带下的泥沙,由于得不到沁河水的帮助,便在村内的河床和东河以南的沁河故道里淤积起来.如今,就连那些店铺的遗迹也被埋在了厚厚的泥沙下面了.也难怪年轻人不知道,不明白这条谚语了. 二、历史传说 东河阳铁牛报水情 地东河阳村(今上伏村)位于沁河东岸,是历史上文明之乡,村西的河岸旁有头铁牛伏堤而卧,双眸直盯河水,注意力十分集中.它神态逼真,活灵活现,引得路人止步观赏,抚其头,摸其身,铁牛浑身绽放光芒. 传说,这头铁牛是镇河之神.其实是人们精心设计的水位计.那时候,每到汛期,东河阳人就根据铁牛与河水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沁河水上涨的程度.当时东河阳老少都会背诵这样一首民谣:河面加五尺,木栾百平常.河面加一丈,木栾水进埂.河面加丈五,城外没田鼠.河面加两丈,木栾堵城门.河面加三丈,洪水打城墙.河面涨到铁牛跟,木栾告急人躲光.河面涨到牛身上,不见木栾见汪洋. 沁河水在太行山间弯弯曲曲地流淌,从山西的东河阳村流到河南的木栾店需要三天时间,而东河阳的人徒步抄捷径到木栾店报水情只需两天.行人仅比洪水早到一天时间,这一天的时间虽然并不充裕,但在古代通讯不发达的条件下,却能使木栾店的人提前得到情报,提前做好防洪准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报水情一事,晋豫两地人早有协议,双方恪守诺言,按约行事.每年汛期,东河阳人就派人在铁牛身旁监测沁河水情,不分昼夜轮流值班,按事先约定的报水情标记,分别派人陆续步行到河南木栾店报信. 木栾店人非常感激,对东河阳来的报信者盛情款待,直到洪峰到来送信人才返程以表诚意.木栾店地方为表示谢意,每年腊月总要带着一帮人来慰问.东河阳人以隆重的方式接待来宾.共同话古道今,互叙友情.两地人就这样友好相处,代代相传.直到如今,老人们谈到铁牛报水情的故事,眼前还仿佛闪现出古代东河阳的顽童们骑在牛背上嬉戏的情景,耳际还仿佛回响着那天真可爱的童谣: 大铁牛,报水情,我去木栾送信信,木栾赶紧堵城门,气坏河里老妖精. 百年奇联 上佛村

文档评论(0)

zw4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