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精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13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床浅析 ——020131 林少伟 区域地质简介 区内最古老的地层为上震旦系,分两层,下部是蛇绿岩石化大理岩;上部是透辉石和透辉石大理岩互层。上三叠纪地层在本地区最发育,分布在矿区北部和西北部,其底部是紫红色砂砾岩;上部为灰绿色砂岩与黑色砂页岩互层,含煤。老第三系紫红色砂砾岩呈水平或近水平,不整合覆盖于老底层之上。(如图1-1) 图1-1 攀西地区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内带,是世界上最大的 V-Ti 磁铁矿矿集区, 其中多处为大型-超大型 V-Ti 磁铁矿床(Zhou, 2005; 宋谢炎等, 2005; 张招崇等, 2007; 胡瑞忠等, 2010)。沿南北向的磨盘山——元谋断裂和攀枝花断裂带发育一系列含Fe-Ti-V 矿的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从北向南依次为太和岩体、白马岩体、新街岩体、红格岩体和攀枝花岩体。 攀枝花层状辉长岩体走向北东, 倾向北西,倾角 50°~ 60°,长19 km,宽2 km,厚2000~3000m, 出露面积约30 km2。下部主要含矿带厚70~500 m,平均 210 m,其中矿体累计厚度为 20~230 m,平均 130 m,沿倾向延伸 850 m 未见变薄(李德惠等, 1982; 王正允, 1982; 宋谢炎等, 1994)。后期由于受南北向反扭性平移断裂破坏,自北东向南西可将矿床划分为朱家包包、兰家火山、尖山、刀马坎、公山等赋矿地段(图 1-2)。岩体上盘因断层影响只见三叠纪地层与之呈断层接触。下盘围岩争议较大,多认为靠近岩体底部的大理岩是岩体底板围岩,并认定属于上震旦统灯影灰岩(图 1-2)。 攀枝花岩体自下而上可分为底部边缘带、下部含矿带、中部岩相带、上部含矿带和顶部岩相带等5个岩相带,可划分出五个旋回;上部岩相带则以磷灰石含量的突然增高为标志,韵律层理减弱(王正允, 1982; 宋谢炎等, 1994)。 攀枝花岩体中部岩相带火成韵律构造发育,富含斜长石的辉长岩和富含单斜辉石、橄榄石和钛铁氧化物(包括磁铁矿和少量钛铁矿)的暗色辉长岩交替出现(李德惠等, 1982; 王正允, 1982)。原生火成韵律构造与岩体产状一致。岩石中硅酸盐矿物常呈定向排列。块状矿体主要产于下部岩相带,磁铁辉长岩则产于中部岩相带每个旋回的下部。 图1-2 矿区地质概况 该??床位于康滇地轴中段西缘的安宁河深大断裂带中,受安宁河深大断裂次一级NE向控制。含矿辉长岩体呈NE30°方向延展,长35km,宽2km,与震旦纪地层整合接触。向北西倾斜,呈单斜状(实为务本-攀枝花岩盆状的东南部分)。岩体内部层状构造明显,不同成分矿物构成的浅色岩和暗色岩相互更叠交替,岩层之间为过渡关系。原生层状构造与围岩产状一致,硅酸盐矿物均作线状平行排列。 岩体自上而下大体分为五个相带(如图2-1): 1、顶部浅色层状辉长岩带:厚800米左右,浅色矿物含量超过一半,暗色矿物条带稀疏穿插于其中,此岩层与顶部三叠系岩层呈断层接触关系,含矿性差。 2、上部暗色层状辉长岩含矿带(Ⅱ、Ⅰ带):厚10—100m,主要是铁辉长岩,夹有少量浸染状矿石。其中磷灰石含量丰富,过15%。 3、中部暗色层状辉长岩带:主要是暗色矿物含量高,超过55%,形成密集条带状,夹有含铁辉长岩薄层纪钒钛磁铁矿石条带,共包括四个矿带(Ⅵ、Ⅴ、Ⅳ、Ⅲ带)。厚度在150--600m之间。 4、下部中粗粒层状辉长岩含矿层:厚60--500m,这是主要含矿层。由各种类型的钒钛磁铁矿矿石组成,夹有含层状暗色辉长岩,共包括四个矿带(Ⅵ、Ⅶ、Ⅷ、Ⅸ带)。与边缘带成过渡关系。 5、边缘带:以暗色细粒辉长岩为主,厚度变化大,10--300m不等,其顶部为数米厚的橄榄岩及相应岩层,底部与大理石接触并变质为角闪片岩,含矿性差。 此外岩体各个岩相带、成矿带、铁矿石带岩层均与原生地层产状一致,大体NE60°,倾向NW,倾角较为陡。 图2-1 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特征 主要是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辉长岩中,可以划分两个含矿带。 上部含矿带:位于暗色层状辉长岩中部,分布稳定。呈层状,似层状。长15km,平均厚度60m,矿层累计平均厚度18m。大部分为表外矿石和稀疏浸染状矿石。倒马坎矿段矿石平均品位:TFe为24.82%、TiO2为7.20%、V2O5为0.08%。其标准剖面为: 上覆岩石: 顶部层状辉长岩 上矿层: 富含辉石型稀疏浸染状矿层(1.71m) (Ⅰ矿体) 含稀疏浸染矿带辉长岩(6.82m) 层状辉长岩(30m) 下矿层: 富含辉石型稀疏浸染状矿层(5.07m) (Ⅱ矿体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