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痛经;目的要求
1·掌握痛经的定义、辩证要点及辨证论治。
2·掌握痛经的应急处理。
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一、定 义; 若在经前或经后第一、第二天,小
腹轻微胀痛,不影响工作、生活者
不属病态。;沿革;《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行腹痛,证有虚
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
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
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者
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
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
实。”;;气滞血瘀;禀赋素弱
多产房劳; 西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
痛经。而中医传统的病名概念是概括了原发
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本节主要论述原发性
痛经的病因和治疗。
;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
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发病以青少年女性多
见。
; 继发性痛经是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
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或宫颈
狭窄等引起的痛经。其中以子宫内膜异位症
多见。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一)病史:
有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为主证的病史,或经量异常、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盆腔炎等病史。
;(二)临床表现;(三)检查-妇科检查;(三)检查-辅助检查;(一)异位妊娠
当痛经同时伴有月经后期时,则与异位妊娠的腹痛伴阴道出血容易混淆。
异位妊娠多有停经史,有妊娠临床表现,B超检查宫腔内未见孕囊,HCG阳性。异位妊娠破裂或流产时后穹隆或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固的血液;内出血严重时,患者有晕厥、休克和血色素下降。
痛经虽有小腹痛及阴道流血,但无妊娠临床表现。;(二)与急性阑尾炎(肠痈腹痛)相鉴别
正值经期急性发作的肠痈腹痛,可与痛经混淆。
肠痈腹痛常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可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血液分析等可作鉴别。;(三)胎动不安;(四)堕胎、小产;(五)与黄体破裂的腹痛鉴别;;根据疼痛的部位察病位在肝在肾,在气在血
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病在肝,多属气滞
痛在小腹正中常与子宫瘀滞有关——病在肾
痛及腰脊——病在肾
痛在满下腹——病在脾
;详查疼痛的性质、程度是本病辨证的重要内容 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实证
隐痛、坠痛、喜揉喜按——虚证 灼痛得热反剧——热证 冷痛得热减轻——寒证 痛甚于胀,持续作痛——血瘀 胀甚于痛,时痛时止——气滞
临床上痛经以实证居多,虚证较少。; 本病病位在子宫、冲任,变化在气血,治疗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 ,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治疗分两步:
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及时控制缓解疼痛
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 少,行而
不畅,血色紫黯有块 ,块下则痛减
兼症: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或痛经方
红花 桃仁 赤芍 川芎 当归 丹皮 乌药 枳壳 香附 甘草
五灵脂 延胡索 (桃四枳胡,药五丹附);;;加减:
痛连腰骶加续断、狗脊、秦艽清热除湿止痛。
经量多,经期长者,加地榆、槐花、黄芩、马齿苋以清热凉血。
带下异常者,加黄柏、土茯苓等以清热燥湿止带。;主症: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
空坠不适;
兼症: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 气血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圣愈汤(《医宗金鉴》)
党参 黄芪 熟地 当归 川芎 生地 ;方歌:参芪四物汤;主症:经期或经后1~2天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
兼症: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 肾气亏损证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药:益肾调经汤(《中医妇科治疗学》)
或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巴戟天 杜仲 续断 乌药 艾叶 当归 熟地
白芍 益母草;方歌:归地芍仲益母草,艾药巴戟与续断;急症处理;4、阿托品、654-2等解痉剂肌注。也可用前列腺素
合成酶抑制剂入布洛芬(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