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工程设计与施工常识1概念.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防雷设计概述 四、雷电的危害 自然界的雷击分为直击雷和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电电磁脉冲辐射(LEMP)两类。 1、直击雷:直击雷是雷雨云对大地和建筑物的放电现象。它以强大的冲击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强烈的电磁辐射损坏放电通道上的建筑物、输电线、室外电子设备、击死击伤人、畜等造成局部财产损失和人、畜员伤亡。 2、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电电磁脉冲(LEMP)辐射:雷电感应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是由于雷云层之间和雷云与大地之间放电时,在放电通道周围产生的电磁感应、雷电电磁脉冲辐射以及雷云电场的静电感应、使建筑物上的金属部件、管道、钢筋、和由室外进入室内的电源线、信号传输线、天馈线等感应的雷电高电压,通过这些线路以及进入室内的管道、电缆、走线桥架等引人室内造成放电,损坏电子、微电子设备。 3、因为直击雷和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电电磁脉冲的入侵通道不同,其 是由于被保护的系统屏蔽差、没有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综合布线不合理、接地不规范、没有安装浪涌保护器(SPD)或安装的浪涌保护器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等,使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电电磁脉冲人侵概率大大提高,损坏相应的电子、电气设备。全国每年因雷电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元,因此雷电灾害必须防治。 五、雷电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4、为了确保电子信息设备正常工作,近年来雷电防护也由富兰克林式避雷针防直击雷发展到综合防雷工程的新阶段。综合防雷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直击雷的防护措施、等电位连接措施、屏蔽措施、规范的综合布线、设计安装 SPD、完善合理的接地系统六个部分组成。在一个完善的防雷系统工程中,特别是微电子设备的防雷工程缺一不可。如果某一个环节考虑不周,即使进行了防雷方面的工作也起不到很好防雷作用,还有可能引雷人室而造成电子设备失灵或永久性损坏。 5、雷电感应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是在入侵通道上将雷电过电压、过电流泄放入地,从而达到保护电子设备的目的。其主要方法是采用隔离、钳位、均压、滤波、屏蔽、过压与过流保护、接地等方法将雷电过电压、???电流以及雷电电磁脉冲消除在设备外围,从而达到保护各类设备的目的。 7、我们既要防止直击雷,依靠合格的避雷针、带、网、线系统;也要防止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电电磁脉冲,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构成一套完整的现代综合防雷体系,才能有 地防止雷击事故,减少雷击灾害,保护建筑物、设备和人身安全。 应采用:直击雷防护技术、等电位连接技术、屏蔽技术、合理布线技术、共用接地技术、设计安装浪涌保 护器(SPD)的技术等六大综合防护技术进行设计。 十、电子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级划分原则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应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周围环境因数、信息系统设备的重 要性、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因数,采用雷击风险评估方法,对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 级进行综合评估计算后,将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定为A、B、C、D 四个级,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十一、电力系统的防护 发电厂和变电所广泛使用独立避雷针。变电架构上的避雷针和烟囱、水塔上的避雷针可防护直击雷。大中 型变电所需安装8~10 支高30 米左右的避雷针群。有些变电所是用避雷线来保护。 为防护由输电线传入的雷电侵入波,可采用阀型避雷器或氧化锌避雷器。 继电保护和控制回路多用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并在两端接地,或将绝缘电线、塑料电缆穿入铁管,将两端接地,以防护感应雷和侵入波,对发电机的雷电侵入波防护,采用旋转电机专用避雷器,并配以金属屏蔽电缆 和电缆首端的避雷器及其前方的避雷针或避雷线保护段组成的进线保护段。输电线路用避雷线保护。 十二、建筑物的防护 采用直击雷防护装置。它由接闪部分、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有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和避雷线等类型。 十五、大型电子计算机的防护 现代电子计算机对雷电极为敏感。对于特别重要的计算机,应采取措施防护远方的感应雷。大型计算机的 防雷需采用分流(D)、屏蔽(S)、搭接 (B)、接地(G)、保护 (P)系统(D;S;B;G;P 系统)。 十六、火箭发射系统和地下核爆炸试验系统的防护 这些高技术装置对雷电极为敏感,对防雷可靠性的要求甚高。火箭发射系统需通过约为1 ∶10 的雷电 拟试验,才能选定优化的防雷方案。一般采用发射塔架上装设独立避雷针的方案。同时塔架要有良好的接地分流作用,并对测控电缆采取屏蔽措施。火箭内的电力、电子元件和爆破螺栓、电子计算机等需要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它应与防雷系统的防护能力相适应。根据系统的特点,发射中心的各子系统分别采用浮地、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方式。为防止雷电感应在间隙处产生火花放电,塔顶旋转平台及火箭外围自行塔的所有门窗都应各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