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脏腑学说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脏腑学说 1、脏腑概述 2、五脏主要功能 3、六腑主要功能 4、脏腑之间的关系 ; 一、 脏腑概述 脏腑,内脏的总称。 脏脏学说是中兽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腑学说认为,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的有机整体,其研究内容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及与其有联系的组织、器官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其物质基础气血津液的代谢。 ;脏象学说 ; 内容:心、肝、脾、肺、肾 形态:(与六腑相对)近似于实质性器官 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肾藏精、脾藏 营、肝 藏血、心藏神、肺藏气) 特点: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内容: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 形态:管腔性器官(形体中空) 功能:受纳和传化饮食水谷 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内容: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形态:形体中空、类似于六腑 功能:贮藏精气、类似于五脏 似脏非脏、似腑非腑 特点: 与脏腑无匹配关系、表里关系 与奇经八脉关系密切;一、五脏 (一)心 位于胸腔内,外有心包。 1、心主血脉:心是血液进行的动力,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以营养全身。 “心主一身之血脉” 心、血、脉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循环于全身的系统。心为主导,心推动血行,血行则脉动,全身则得到滋润濡养。 脉管畅通 血行三个条件 血液充盈 心气充沛 主血脉功能可以从面色、舌色、脉象等方面反映。正常则脉象平和、节律均匀、口色光润、面色红润,胸部舒畅。 ; 2、心藏神 “神”即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机体对外界事物的客观反映。心藏神即心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宰。 心藏神的功能与心主血功能密切相关,血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心血充盈则精神旺盛。心血不足则惊恐不安,神不能藏。同时心神不安、心神异常,亦可导致心血不足、血行不畅、脉络瘀阻。 ; 3、心主汗 汗为津液化生,津液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为心所主,而血汗同源,故汗也为心所主。“汗为心之液”。 津亏血少,则汗源不足“夺血者无汗”,发汗过多,伤津耗血,“夺汗者无血”。心主汗,若心阳不足,则腠理不固,自汗、大汗。若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耗血,具耗散心气,“大汗亡阳”。 ; 4、心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苗,心经的别络上行于舌,心的气血也上通于血,故心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能从知上得到反映。“心外应于舌”。 心血充足:舌柔软红润、运动灵活 心血不足:舌色淡而无光 心血瘀阻:舌色青紫 心经有热:舌质红降、口色生疮 附:心包络,也有称之为六脏之一,心的外围组织,保护心脏,代心受邪。与六腑中三焦相表里。与心在病理及用药上基本一致。 ;(二)肺 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分叶。位置在脏腑中最高处,居上焦,谓之华盖。 1、主宣发、司肃降 ①宣发 宣:升宣(向上) 发:发散(向外) 指肺气向上升宣 、向外发散的特点和作用 呼出浊气 将脾转来的水谷精微、血液、津液向外发散、布散精 气 宣散卫气到皮毛肌肉腠理,并将津液 汗 排出 ;②肃降 肃:肺体清肃洁净,肺为“娇脏”,不耐寒 热,易被邪侵。“肺体清肃,一切不 容,毫毛必咳。” 降:肺用,下降。向下,向内。 吸入清气 向下布散津液,尿液 汇聚全身血液 肺的宣发和肃降是肺气运动的两种形式,十分重要,肺的一切功能都与之相关。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维持正常。若肺“肺气失宣”、“肺气下降”则会出现咳嗽、胸闷等症。 “诸气愤(呼吸湍急)郁(痞闷胸郁)、皆属于肺”。 ; 开窍于鼻:鼻塞、流涕、喷嚏 肺气失宣 主皮毛:恶寒、自汗 肺本身:咳嗽、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