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榆次老城导游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榆次老城导游词

PAGE  PAGE 37 山西榆次老城导游词 中国的城从黄帝建都立邑分土授民始有之。榆次城战国时已有之,是榆罔 所建榆州国始建,但营立废徙,屡有变迁。现存榆次老城在汉故城西南,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初建成时为土城,城周五里,高三丈,基广四丈,上广两丈,池阔与高等,深半之。因为榆次为省城太原南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城池必须坚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知县梁琮重新修葺城墙,用砖、石裱砌了城墙的一小部分,用铁皮裹护了各城门,在护城河外沿遍植柳树,以保护之。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俺答入侵榆次。时任榆次知县李鹏和朝廷外派知府正好归榆的榆次人寇天舆督工修炼,经过几个月的修葺,把土城墙全部砌为砖墙,且墙基增宽一丈,达到了五丈,墙高增加五尺,达到三丈五尺,城墙上增设敌台20个,角楼4座,增设警铺16个,同时,重新清理了护城河,在护城河外设置掩护性建筑。这是榆次城池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修葺,自此榆次城由土城变为砖城,可谓森严壁垒了。榆次城设有四门,上建楼橹。城之东门名叫迎曦门,南门叫观澜门,西门叫带汾门,北门叫望岳门。 榆次南关村位于榆次城南门外,明嘉靖二十年(1541)俺答入侵榆次时,榆次城 固若金汤,城内官民免遭灾难,而紧靠县城的南关却被贼兵血洗。贼兵大掠十日,关民数千家,半数被焚戮,财劫掠无数。所以在第二年,即嘉靖二十年(1542)知县主持为南关修筑了郭城。 郭城为土城,呈半圆形,东西两端与县城相联。周匝五百四十七丈,高一丈九尺,广一丈二尺,池阔二丈,深丈余。为此,南门瓮城即被拆除。但南关郭城城池低浅,贼兵来犯不足以御敌,并有累及大城之嫌,一时为城关官民之虑。嘉靖四十一年(1562),萧大亨知县计划用砖修葺南关郭城,但因迁职未果。直到万历二十一年(1593)及其后,徐守谦知县和张鹤腾知县,在萧大亨(时任大同大司马)的大力支助下,使郭城加固,增高土城,又以砖砌之,达到周六百五十三丈,高三丈,基阔两丈五尺,上阔一丈八尺,置敌台十二,高于楼等。池外列垣,高五尺。郭城北傍榆次大城向南、向东、向西开三个城门。城门上都建有门楼,南门上门匾为万春(民间称为郭门),左边门匾为东作(民间称为小东门),右边门匾为西成(民间称为小西门)届此,由县城和郭城组成的榆次老城基本定型,后虽有多次修葺,但总体上没有多大变化 20世纪50 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对城市进行改造,拆除城墙,榆次亦未另外。到二十世纪末,作为老城的标志,榆次老城只保留了西城门和南城门处的一小段城墙土2002年5月,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中共榆次区委、区政府成立遇刺老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对榆次老城进行抢救性修复。范围北起小井巷南到张家巷,东起俞家牌楼街,西到西门外,包括榆次老城内南部和南关城北部及旧城西门和西门外的一部分。2003年9月,一期工程竣工,修复了城隍庙、县衙、清虚阁、市楼和南、北、东大街及其街道两侧的商铺等,向游人开放。2004年9月,二期工程竣工,又修复了文庙、凤鸣书院,完善了各建筑设施,并进行了内部布展陈列开放了的榆次老城吸引了八方来客和无数官员、专家、学者、艺术家,为其精美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叹服。同时在此举办第六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节,榆次成为首次举办全国性艺术节的县级城市。 榆次老城坐落在潇河和涧河所形成的冲积平地,取向周正,由北部的县城和南部的郭城两部分组成,也叫子母城,县城为母城,郭城为子城。在结构上,母城与子城相连构成了榆次城形似鲤鱼一样的鲤鱼城,头南尾北,母城为鱼腹,子城为鱼头,南、北大街为鱼脊,东、西城门为鱼侧鳍,位于南关中央的清虚阁为背鳍。民间传说,在清虚阁地下中央有一眼井,暗通大海,鲤鱼卧其上,得长养之气城内布局,以市楼所在位置为中心,东、西、南、北形成四条城市主干道。东叫东大街,直通东门,城隍庙、县衙都位于这条街北,是榆次老城的政治中心;西叫龙王庙街,不通西门,通西门的街道叫西门街,南距龙王庙街大约50米,文庙、凤鸣书院位于这两条街区,形成榆次老城的文化教育中心;北为北大街,直通北门;南为南大街,直通南门。出南门就到了郭城南关,郭城的标志性建筑叫清虚阁,以清虚阁为中心,又形成了郭城的四条主干道,分别为阁北、阁南、阁东、阁西街,其中阁北街直通县城南门,与南大街形成一条南北贯通的街道。北大街、南大街和阁北街一起构成了榆次老城的商业街市,即老城的商业中心。 清虚阁则是一个佛、道合一的宗教建筑。出清虚阁广场东门,是规模宏大的佛教建筑--大乘寺。榆次老城还保留了许多大街小巷,大量民居就建在这些街巷之内榆次旧县志载,榆次城内区域划分,始于元至正四年(1344),时任榆次知县刘镛把城内及南关分为十三坊。刘镛划分的十三坊的名称分别是:宣化坊、善政坊、育贤坊、束民坊、 咸宁坊、阳和坊、仙桂坊、时登坊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