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MERGEFORMAT 11
律诗的格律
(一)诗体
古代诗体的分类,是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今按一般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诗”、“古风”。初唐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唐代开始出现“近(今)体诗”,但不是说唐代以后的诗都叫“近(今)体诗”,诗人摹仿古体诗所写的作品也是“古体诗”。
划分“古体”还是“近体(今体)”,不是以时间为界线的,而是根据诗体。古体诗不讲究格律。近体诗是初唐才定型的一种讲究格律的诗体。相对于古已有之的诗体,唐代人把新近定型的讲究格律的诗叫做“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律诗”。有了“近体诗”这个名称,原来的那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就被称为“古体诗”了。所以,虽然先有古体诗,但是“古体”这个名称却出现在“近体”这一名称之后。而且,近体诗成熟以后,还有人仍在创作古体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从诗的句数上看,古体诗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少的可以只有二、三、四句,多的可达百句以上。律诗一般是八句,少于八句的只能是四句,那叫“绝句”,又叫“律绝”;多于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从理论上说可以无限长,但无论多长,都必须是偶数句。
第二,从每句诗的字数上看,古体诗每句的字数没有严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但也有一、二、三、四、六、八、九、十一等字数的情况;句与句之间的字数更没有规定。律诗一般只有五言或七言,而且同一首诗每句的字数必须相等。
第三,从诗的押韵情况看,虽然都是要押韵的,但是,古体诗的用韵比较灵活,没有严格要求,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可以隔一句,也可以隔几句;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可以整首诗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而且,古体诗所押的韵是依口语实际的语音。也正因为这样,古体诗在音韵研究上具有较高价值。律诗押韵要求比较严格,一般只押平声韵;韵脚一般在偶数句末尾,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其他奇数句都不得入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律诗的用韵严格按照韵书(《唐韵》、《广韵》、《平水韵》等),否则科举考试便不会被录取。因为律诗是按韵书规定来选韵脚字的,有时,实际语音已与前代韵书不同了,而写律诗却只能按韵书押韵,因此,律诗并不一定是实际语音的反映,所以对于研究当时的语音,价值就低些。也正因为实际语音与前代韵书之间有差异,所以后代也在不断对韵书进行修改,规定某两个或几个韵“同用”,这种“同用”反映的就是语音的演变。
第四,从平仄情况看,古体诗对字的平仄没有要求,可平可仄。律诗对字音的平仄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同一句内平仄要相间隔,尤其是在节奏点上的字,该平的一般不用仄,该仄的一般也不用平声,如果不得已“拗”了(即违反了平仄规则),有时还要加以补救;律诗同一联内出句和对句平仄要求相对,两联之间(即上一联的对句跟下一联的出句之间)平仄要相粘。
第五,从对仗情况看,古体诗对对仗没有要求,可对可不对。律诗一般要求中间两联用对仗,首尾两联不对;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中间其他联都要求对仗。
顺便说一下,我们平时一般所讲的“古诗”这一名称,是按时间来分的,泛指“五·四”以前的诗,这里面既有“古体诗”,也包括“律诗”,跟我们上面所讲的按诗体划分所称的“古诗”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这种歧义,一般把古代的不讲究格律的诗称作“古体诗”。
(二)律诗的押韵
律诗的押韵比较严格,它规定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而其他奇数句(三、五、七)不得入韵,韵脚字都在偶数句的最末一个字上,且一韵到底,中途不得换韵。律诗一般只押平声韵,就是说,偶数句结尾的字必须是平声字。
律诗是古代科举考试必考科目,所以对韵脚字规定非常严格,只能押本韵(即韵书中同一韵部的字相押韵),不许通韵(即相邻韵部的字相押。相邻的韵部之间语音比较接近),否则就算是“出韵”(又叫“落韵”)。“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科场中,诗“出”了韵,无论诗意怎样高超,只好算不及格。所以,古人写律诗宁可避免“险韵”,也不能出韵。韵书中各韵所包括的字数多寡不同,有些韵部包括的字很多,可供选择的范围广些,就叫“宽韵”;有的韵部包括的字少,写诗时可供选择的范围很窄,这种韵就叫“窄韵”,或叫“险韵”,意思是说容易出韵,很危险。
在唐代,即使是首句,如果入韵,就得用本韵。到宋代,出现了入韵首句用邻韵的现象,而且形成风气,于是首句押邻韵就不再被视为“出韵”,而是称作“借韵”,有人又称之为“衬韵”。如:
苏舜钦《独游辋川》
行穿翠霭中,
绝磵落疏钟。
数里踏乱石,
一川环碧峰。
暗林麋养角,
当路虎留踪。
隐逸何曾见,
孤吟对古松。
(这首诗是按《平水韵》来押韵的,首句“中”字是冬韵,其他韵脚字:钟、峰、踪、松都是东韵。冬衬东。)
押韵最大的忌讳是用“重韵”,即在同一首诗用了两个相同的字作韵脚。
还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