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数学理试题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HYPERLINK
第 PAGE 9 页 共 NUMPAGES 9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HYPERLINK
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数学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设集合 M ={x|},N ={x|1≤x≤3},则M∩N =( )
A.[1,2) B.[1,2] C.( 2,3] D.[2,3]
2、已知命题命题,则( )
A.为真 B.为真 C.为真 D.为真
3、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是( )
A.6 B.-6 C.7 D.-7
4、直线x-y+3=0被圆(x+2)2+(y-2)2=2截得的弦长等于( )
A. B. C.2 D.
5、已知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的点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6、给定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7、如图1,四棱锥P-ABCD的的底面是正方形,
面,,
为的中点,则异面直线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
A. B.
C. D.
8、若实数a,b满足且,则称a与b互补,记
,那么是a与b互补的( )
A.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设为常数,若点是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则 _______
10、若过点P()与Q(3,2)的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C的中心为原点,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过点的直线l交C于A,B两点,且的周长为16,那么C的方程为_________.
12、直线交圆于两点,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
13、设为实数,若则的最大值是
1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
在极坐标系中,已知两点、的极坐标分别为,,则△(其中为极点)的面积为 .
15.(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点是圆上的点,且,则对应的劣弧长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已知△ABC的三个项点坐标分别是A(4,1),B(6,-3),C(-3,0),
(1)求△ABC外接圆的方程.
(2)求过(6,2)且与△ABC的外接圆相切的切线方程。
17、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矩形,
平面,,,于点.
(1) 求证:;
(2)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18、本着健康、低碳的生活理念,租自行车骑游的人越来越多。某自行车租车点的收费标准是每车每次租不超过两小时免费,超过两小时的收费标准为2元(不足1小时的部分按1小时计算)。甲、乙独立来该租车点租车骑游。各租一车一次。设甲、乙不超过两小时还车的概率分别为;两小时以上且不超过三小时还车的概率分别为;两人租车时间都不会超过四小时。
(Ⅰ)求甲、乙两人所付租车费用相同的概率;
(Ⅱ)求甲、乙两人所付的租车费用之和为随机变量,求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19、如图,已知AB⊥平面ACD,DE//AB,△ACD是正三角形,AD=DE=2AB,且F是CD的中点。
(1)求证:AF//平面BCE;
(2)求证:平面BCE⊥平面CDE;
(3)求平面BCE与平面ACD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
20、(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离心率,是椭圆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且。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求点的坐标;
(3)若点是椭圆上不同于的另一点,问是否存在以为直径的圆过点?若存在,求出圆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1、(本题14分)设函数,其中.
(1)若,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2)如果函数在定义域内既有极大值又有极小值,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求证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
东莞实验中学2011-20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