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医药简史 Micosoft Word 文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医药简史 Micosoft Word 文档

回医药简史 回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 ??? 回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当欧洲其他各国尚未脱离神学统治之时,阿拉伯人开始发展科学文化。他们开办大学、建立图书馆,培养了大批人才,阿拉伯文化达到较高水平,在所有科目中,医学是最主要的,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随着阿拉伯人与邻国的交往,邻国文化随之在阿拉伯诸国渗透,并互相补益,医学上也是如此。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说过:“学问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中阿于公元651年正式友好往来,医药方面的交往也兴于此时。因此许多阿拉伯学者,特别是一些哲学家不断总结自己民族的医疗实践经验,同时还将其他国家的医学著作译成阿文。如格夫退叶在《哲学家传记》一书中提到:“巴士拉医生马西尔朱卫是哈里发奥马·阿不杜·阿齐兹时代以色列学者,其真名叫马西尔·吉斯,精通医学,在奥马尔时主持翻译爱赫兰·格斯的医学著作,成书于哈里发穆尔时代,他的另两部著作是《食物的力量及益损》和《草药的功能及益损》”。在哈里发奥马尔时代(公元717年至719年)还请精明医生充当教育和医学顾问。倭玛亚王朝的另一个哈里发哈立德·叶其德是第一个将希腊文天文学、医学、化学等专著译成阿拉伯文的人,由于其哲学、文学修养高深,贡献卓著,被阿拉伯后世学者称为贤哲。不言而喻,随文化交流,医学理论的相互补益渗透现象在后世阿拉伯医著中不乏其例,这与中国 HYPERLINK \t _blank 中医药著作的《海药本草》《千金要方》《本草纲目》等记载阿拉伯医药同属一理,都是历史事实。   早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一伊斯兰医学曾居世界医学的先进行列,并对西方现代医学有巨大影响。到中世纪,阿拉伯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医学家阿维森纳的足迹遍及伊拉克、波斯、阿塞拜疆、巴基斯坦大片土地。他一生大胆实践,潜心钻研,广征博求,于公元980至1037年著成熔古希腊医学、印度医学、中国医学、阿拉伯医学与哲学于一炉的巨著——《医典》,成为现代医学和阿拉伯医学的奠基人。中世纪阿拉伯医学著作繁多,不少已散失,包括《医典》在内,流传至今尚有400多种。   由于阿拉伯医学广泛吸收希腊医学、罗马医学、印度医学(包括中国医学的脉学在内)的精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医学体系。其理论核心是“四大物质学说”、“四津学说”。到公元12世纪,伊朗著名医家拉齐斯的医学巨著《综合医学》10卷和阿巴萨德·达维亚的《综合百科全书》问世,更加丰富了阿拉伯医学的治疗学内容。是时阿拉伯医学已成为有理论有丰富经验的古代医学。   中国回医学的发展,相伴于中阿医药交流。中阿医药交流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当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中国与西域之交流日益频繁,据史料记载张骞曾到达大宛(即今之中亚费尔干纳)、大月氏(即今之阿富汗北部)、大夏(即今之阿姆河南)、康居(即今之中亚撒马尔罕)等国,并从大月氏经安息(即今之伊朗)直抵大秦(即今之罗马)。张骞的副使曾达身毒国(即今之印度北、盂加拉、巴基斯坦一带)及??宾(即今之克什米尔及巴基斯坦北部),经此路输入中国的物品中有不少药物,据范行准先生统计:矿物药如石硫黄、密陀僧等凡18种,植物药如木香、豆蔻等凡58种,动物药羚羊角及龙涎等凡16种,共计92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阿拉伯地区的药物。这些药物均被当时汉医吸收和应用。   虽然早在西汉时期张骞、甘英先后通使西域,但阿拉伯与中国的正式友好往来则始于唐代,医药方面也兴于此时。   公元651年,第三任哈里发欧斯曼使节于8月25日到达中国长安,进见唐皇,搭起了中阿友谊的桥梁。自此以后阿拉伯等穆斯林主要沿水旱两路往来于中阿之间,水路由波斯湾到马尔纳湾。经盂加拉湾抵马六甲海峡至我国南海达广州、泉州、杭 州,再转至长安;陆路则经波斯、阿富汗到新疆天山南北,最后达唐都长安。比较而言,穆斯林经水路达中国的时间要比陆路早100年。从唐永徽二年到唐贞元十五年的148年中,阿拉伯遣唐使多达36次。当时唐人称阿拉伯人为大食(taz或tazih的译音)人。唐安史之乱,大食应中国之请求,派精兵支援唐王朝,后一些阿拉伯人即定居中国。据史料记载,在安史之乱到长安有更多大食人,其中大部分长期居住在“西市”一带,从事“回回”奇香异药经营。由于盛唐五代时期,阿拉伯与中国的关系最深的是商业贸易,医药方面则是香药进口,有时一处经营香药珠宝者甚至达一二十万人,单香药贸易有时竟达千斤之多,如此大大丰富了中药品种。到唐末五代时,最负盛名的回医药家李珣,人称李波斯。他著有一本独具风格的药学著作《海药本草》,顾名思义,该书之所以用“海药”命名,是因其所收录的药物多来自海外。该书为总结唐末时南方药物与海外药物临床应用的本草学著作,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另外还有郑虔的《胡本草》及非医药学书籍《

文档评论(0)

zizhi37557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