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蔡祥; 影响因素:;3; 相关标准:;GB 17149.2—1997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3—1997 化妆品痤疮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4—1997 化妆品毛发损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5—1997 化妆品甲损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6—1997 化妆品光感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7—1997 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 我国现状:;1. 化妆品对皮肤的损害;⑴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ICD);临床表现:皮损限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皮炎呈急性或亚急性反应,以红斑、丘疹、水肿、水泡破溃后可有糜烂、渗液、结痂。自觉症状有:瘙痒、灼热或疼痛。;10;⑵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CD);12; ;表1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鉴别;(3)化妆品光感性皮炎(photosensitive dermatitis induced by cosmetics);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photo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PCD );光毒性皮炎(phototoxic dernatitis);18;(4)化妆品痤疮;(5)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临床表现:色素异常大多局限于化妆品涂抹区,不规则斑片或点状色素沉着,常见部位:眼睑和颧颈部
致病成分:化妆品中的颜料、香料、防腐剂等。;2. 化妆品毛发损伤;3. 化妆品指甲损伤; 4. 化妆品眼损害;诊断原则
1 发病前必须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
2 皮损的原发部位是使用该化妆品的部位。
3 排除非化妆品因素引起的相似皮肤病。
4 必要时进行可疑化妆品的皮肤斑贴试验(见GB 17149.2)或光斑贴试验(见GB 17149.6)
诊断标准
处理原则
1 停用可疑致病的化妆品。
2 根据临床类型及病情按一般皮肤病的治疗原则对症处理。
3 避免再次接触已经明确的致病物质。;(三)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 2. 二级污染:存放、使用过程 交叉感染
⑴常见微生物的种类:细菌,霉菌,致病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⑵产品:腐败、变质、产生气泡或霉变,出现产品分层、变稀现象。此外,化妆品受微生物污染后产生毒素或代谢产物
⑶使用者:①诱发感染:破伤风、败血症。 ②皮肤表面常驻微生物生态环境改变
生物活性因子:阮病毒-克雅病;时间;(四)化妆品化学物质的毒性作用; 2.有毒重金属
化妆品中的重金属大多源于污染,常见的污染重金属有:铅、汞、砷、镉、镍等。
有毒金属污染是化妆品有毒化学物污染的最主要卫生学问题。
醋酸铅:染发剂;苯基汞盐:防腐剂。吸收
蓄积;通过胎盘、乳汁传递给下一代。 ;项目;3.变应原: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等
4.致癌、致突变、致畸物质:亚硝基对苯二胺、4-硝基邻苯二胺(染发剂组分)
5.雌性激素类物质:可能会引起儿童假性性早熟症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