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科大考古学概论-古代残留物分析
古代残留物分析的若干介绍;考古残留物,主要是指考古遗存中附着于考古学遗迹或遗物主体的物质,如容器埋藏时的内容物或使用过程中附着的残渣。考古残留物分析研究对象,区别于通常考古学研究中器物本身或鉴别特征明显的动植物骨架、残体,主要是无特定形态特征的固体或液体,既可以是有机物,也可以是无机物或混合物。 ;在考古学发展过程的最初阶段,这方面的研究容易被忽视。随着田野考古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考古的发展,多学科联合发掘逐渐成为田野考古的发展方向,考古残留物的采集与分析已越来越得到重视。;根据载体的差异,考古残留物分类和特征如下:
a)封闭容器内残留物:属于封闭体系,与外界环境没有直接的物质交换,污染较低,降解程度高低不等。;b)器壁附着物:容器在使用过程或埋藏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附着在器壁上的部分,如容器内外涂层、食物残渣。视埋藏情况,污染程度不等。如陶器表面炭化层、金属器涂层、石器表面残留物等。;c)多孔容器器壁渗入物:属于半封闭体系,如陶器使用过程中渗入陶器壁的物质。埋藏过程中与外界可能有无机盐等物质交换,但对淀粉粒、脂肪等保存较好。
d)埋藏环境中残留物:如包裹容器的土层。;考古残留物携带了先民食谱、容器用途、技术工艺等大量原始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解读,可以为许多待解决的考古学问题,提供直接的科学依据,因而在现代考古学尤其是古食谱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研究残留物在埋藏过程中的变化机理,在埋藏学研究中也同样具有重要价值。;考古残留物,尤其是其中的有机成分,经过漫长的埋藏过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和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在考古发掘出土后,又因为环境突变或发掘中的清洗、保护等处理,极易发生进一步变化,使得采样和研究均受到很大限制。这些不利因素都增加了考古残留物研究的难度。;如何有效的分析考古残留物,排除污染和降解因素干扰,从复杂的降解产物中提取出残留物最初的来源和制作工艺的相关信息,是残留物分析的重点和难点。
;近几十年来,借鉴同位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古人类食谱研究、环境考古学等相对成熟领域的研究方法,国际上的残留物分析业已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目前对考古残留物的分析,从方法上可以划分为三大类:显微结构观察、化学成分与物相分析以及稳定同位素分析,各有侧重,分别从外形结构、分子和原子层面进行研究。已经成功应用于考古残留物分析的具体方法,大致如下:; 显微结构观察
考古残留物的分析始于观察。按观察对象的尺寸来划分,材料结构的层次分为宏观结构( 100 ?m)、显微结构(0.2-100 ?m)、亚显微结构(10-200 nm)、微观结构( 10 nm)。通常对考古残留物的观察只到显微或亚显微结构层次,常用仪器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观察直观、可靠、成本低,是其他分析手段难以替代的。显微结构观察既可以了解残留物的显微结构和保存状况,又可以配合其他提取方法,对残留物中分别提取的大植物遗存、孢粉、植硅体和淀粉粒进行分析,利用植物考古的手段,有时可以将残留物原有植物鉴别到种属 ;其中,淀粉粒分析由于可以精确到种属,是其他分析方法难于企及的,在中美洲等地区植物考古中应用广泛,在考古残留物分析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吕厚远2005年发表了喇家遗址出土面条的淀粉粒和植硅体照片,以切实的证据推断原料为小米(粟)。Lamb(2005)将刚果红染色法应用于机械加工的淀粉粒、糊化淀粉粒的偏光显微镜下鉴定,将成分分析与显微观察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了淀粉粒分析在考古领域的应用范围。;此外,显微结构观察还被用来分析残留物中的矿物。朱继平(2003)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长江三峡中坝遗址出土的花边陶釜内壁附着的原始沉淀物液态包裹体,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其均一温度为85~115 ℃,代表着当时煮盐的溶液温度,表明该陶釜是作为熬盐的工具。; 红外光谱分析
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可以吸收特定的红外波长。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时,其中满足跃迁能级波长的光会被物质吸收,原来的基态振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动能级。将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就得到红外光谱图。振动频率与基团化学键、化学环境等分子结构信息有关,特定的化合物有特定的红外吸收光谱,因而可以通过红外吸收光谱研究分子结构。;红外光谱包括波长从0.76~1000μm范围的电磁波。一般将红外光谱分为近红外(0.76~2.5μm)、中红外(2.5~50μm)和远红外(50~1000μm)三个光谱区域。绝大多数化合物的化学键振动频率出现在中红外区,通常考古样品的分析也利用这个区域。;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通过测量干涉图和对干涉图进行傅里叶变换的方法来获得红外光谱。
目前实验室常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主要特点是:光谱范围覆盖4000-400c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