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大气对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
第五章 大气对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第一节 大气的结构和性质;2. 气温垂直递减和气团
气温垂直递减:也可以叫做绝热率,是表征气体随高度增加其气温的变化程度的物理量。
气团:在水平方向上大气的物理属性(主要指温度、湿度和稳定度)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块。
;二、大气成分与温室效应;3. 大气成分的生态作用
(1)氧气的生态作用 :氧主要来自植物光合作用,少部分来自于大气层的光解作用,即紫外线分解大气外层的水汽放出氧。
氧气是生物呼吸的必需物质。种子萌发,参与氧化过程。
(2) CO2:主要来源于煤、化石燃料及生物的呼吸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CO2浓度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温度。;(3)N2: N主要来自生物固氮、雷电、火山爆发、生物分解等自然途径、及工业固氮;
是构成生命物质(蛋白质)的最基本成分。
增施氮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氮过多,大量氮沉积在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散失到空气中。促进全球变暖、增加大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减少。;(4) O3:在高层大气中,O2吸收了短于0.24μm的紫外线而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很活泼与O2结合成O3。O3主要分布在10~40km的大气层中。
O3对紫外线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使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含量大大减少一方面可以使地球表面温度不致过高,另一方面也保护了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强紫外线的杀伤。;4. 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不同大气成分吸收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
云对太阳辐射产生反射作用,云越厚则反射率越大;
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反射率取决于地表的性质和状态;
不同大气成分吸收地面的长波反射,造成“温室效应”。;5. 温室效应;第二节 大气污染物;点源:指集中在一点或小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如多数工业污染源。
面源:指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如居民普遍使用的炉灶,郊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空气污染物的农田等。
;二、大气污染物的汇
干沉降:气溶胶及其他酸性物质直接沉降到地表的现象,其中的气态酸性物质可被地表物体吸附或吸收,而硫酸雾、含硫含氮的颗粒状酸性物质经扩散、惯性碰撞或受重力作用最后降落到地面。
湿沉降:由于云和降水作用,污染物从大气降落到地表的过程。
化学反应去除:污染物在大气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其他气体或粒子而使原污染物在大气中消失的过程。;三、大气污染物种类;(二)主要气态污染物
(1)硫氧化物:
主要成分:大多是二氧化硫,部分是三氧化硫。在气体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在城市中分布很广、影响较大。
来源:主在来自于燃煤。
危害: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二氧化硫聚集在低空,与水生成亚硫酸,当它氧化为三氧化硫时其毒性更大。;(2)氮氧化物:
主要成分: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来源:城市地区主要是二氧化氮,绝大部分来自工业生产(46)和交通运输(51),汽车排气是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
危害: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危害不大,但当它转化为二氧化氮时就具有和二氧化硫相似的腐蚀与生理刺激作用。;(3)碳氧化物:
主要成分:CO和CO2在自然情况下浓度很小,在污染地区浓度可高达数倍。
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所致。
危害: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氧化强200倍。
;(4)碳氢化合物
主要成分:烃类及其衍生物,如烷烃、烯烃和烷基苯;
来源:厌氧细菌的发酵过程、燃烧和焚烧等;
危害:温室效应、致癌、爆炸等。;(5)含卤素化合物
主要成分:氯氟烃类、氟化物;
来源: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矿物加工和煤炭燃烧等;
危害: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腐蚀性。;(6)光化学氧化剂
大气中除氧以外那些显示有氧化性质的全部污染物。
主要成分:臭氧(O3)、二氧化氮(NO2)、过氧酰基硝酸酯(PAN)、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自由基;
来源: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危害: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污染物质。 ;四、主要污染物的危害;2. 氟化氢:
氟化氢被植物叶子吸收以后,由于卤素的特异活泼性,叶绿素会受到伤害,光合作用长时间地受到抑制,或使某些酶钝化,失去活性。
叶子中若有胶状物硅酸存在,则由于硅氟结合,形成难溶性的硅氟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会积累在受害部位。
植物受到氟化物气体危害时,出现的症状与SO2受害的症状相似,叶尖、叶缘出现伤斑,受害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常形成明显界线,未成熟叶片易受损害,枝梢常枯死。;3. 氯气:
氯气进入植物叶片后很快破坏叶绿素,产生褐色伤斑,严重时全叶漂白,枯卷甚至脱落。氯气对植物的毒性要比SO2大,在同样浓度下,氯气对植物危害程度大约为SO2的3~5倍。不同植物对氯气的相对敏感性是不同的。 ;4. 光化学烟雾
汽车废气中的一氧化氮和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升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