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古代中医医德对现代医德教育的影响
摘要:本文论述了古代中医医德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古代中医医德思想对现代医德教育的借鉴意义。并提出了加强医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医德思想;医德教育
医德,也就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职业操手,是每一名医务工作人员的从业必修课程。医疗卫生部门各级医务人员在其职业活动的始终务必遵守医德。医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之间的关系联系以及医务人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毛建雄. 医古文的人文素质教育作用及其发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 17(1):63.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医疗卫生工作始终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而良好的医德教育是顺利开展医疗卫生工作的基础与保证。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学会为规范医务人员的从业标准,分别制定了医德的相关文件与宣言。《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早在1988年便制定出台,用以规范全国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行为准则。中国古代医学博大精深,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德文化,它深刻的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我们要继承传统,这对我们今天的医学道德教育意义重大。
1我国传统医德的主要内容
被称为“杏林”的我国传统医学美德,被历代世人所传颂,并得以在医学界发扬光大,从而沉淀为我国最为传统,最为精粹的医学基本准则与道德楷模。
1.1尊重生命的思想
《黄帝内经》被称为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其中有这样的记载:“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与此有同样思想的典籍还有载入《内经·素向》的《疏五过论》和《征四失论》。这两篇典籍均宣扬这样的医学思想:医生要从病理、心理等方面分析病因,避免过错与过失,只有这样才能为病人解除疾病。唐代名医孙思邈名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辅证医生需要重视生命的珍贵与遵从医德;清代程杏轩在《医述·医学溯源》一书中指出,“医家有割股之心,安得有轻忽人命者哉?”。这些医学名言告诫医务人员务必遵从医德,重视生命的珍贵,这对我们当代医学道德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
1.2“大医精诚”的境界
中医同仁们大多都非常熟悉唐代名医孙思邈撰写的《大医精诚》,该书有言: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态,无欲不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众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庶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薛菊凤.新时期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05.
]《大医精诚》的 “大”重点表述的是医者高至远大的思想境界,强调医务人员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宽广仁慈的胸襟;《大医精诚》的“精”表述的是医者医术方面的内容,强调从医者必须具有高超的医学水平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医学修养;《大医精诚》的“诚”强调医者应该心胸慈悲,精诚为病患服务,至诚至信为病人解除疾病。《大医精诚》的宗旨是从医者尊重医学事业,对病人要高度负责,病人的健康与生命高于一切。《大医精诚》所对蕴含的医学道德与情操对现今市场经济下的医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医乃仁术”的宗旨
儒家仁义与医学本质的完美结合便是“医乃仁术”。 “医乃仁术”被我国历代医家奉行为行医的宗旨与基本的医德标准。在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大”医准则便是强调医生必须“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明代陈实功也曾提出与此相同的观点,其在《外科正宗》中的“医家五戒十要”篇中,提出医者第一“要”为:先知儒理,后知医理。“医乃仁术”的宗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尊重人的生命。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天覆地载,万物备系,莫贵于人”。第二,尊重病人。不伤害病人,要求医生力争做到“无一药不通其性,无一方不究其理”,医者需要把把“无一方无出处,无一技无来路”视为其道德准则。第三,“医乃仁术”强调“泛爱众”的思想理念,告诫医者应该对病患抱有恻隐之心。第四,强调良医勿图名利报酬,行医务求心诚意专。 “医乃仁术”医学道德标准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乃仁术”告诫医者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仁” “医”结合,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真正的关怀病患,解除其病痛之苦。
1.4 “普同一等”的原则
我国古代医者贯穿“仁爱救人”、“医乃仁术”的从医观念,医者必须一视同仁的对待宾馆,不厚此薄彼。孙思邈认为医者在治病救人时,不应该对病患区别对待。作为一个医生,其基本职要是解除病患疾苦,无论他的身份有多卑贱,家境多么贫寒还是容貌有多丑陋,都应该一视同仁的对待。医者应“普同一等”,不管他汉族异族,亲人仇人,聪明愚笨,都应完全如同至亲一样对待。宋代名医生张柄在治病救人时就“无问贵贱,有谒必往视之。” “不分贵贱,一视同仁”作为元末明初的名医刘勉太医的行医信条,贯穿在他一生的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