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工艺复习题.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半导体工艺复习题

填空20’ 简答20’ 判断10’ 综合50’ 第一单元 1.一定温度,杂质在晶体中具有最大平衡浓度,这一平衡浓度就称为什么? 固溶度 2.按制备时有无使用坩埚分为两类,有坩埚分为?无坩埚分为?(P24) 有坩埚:直拉法、磁控直拉法 无坩埚:悬浮区熔法 3.外延工艺按方法可分为哪些?(P37) 气相外延、液相外延、固相外延和分子束外延 4.Wafer的中文含义是什么?目前常用的材料有哪两种? 晶圆;硅和锗 5.自掺杂效应与互扩散效应(P47-48) 左图:自掺杂效应是指高温外延时,高掺杂衬底的杂质反扩散进入气相边界层,又从边界层扩散掺入外延层的现象。自掺杂效应是气相外延的本征效应,不可能完全避免。 自掺杂效应的影响:  eq \o\ac(○,1)改变外延层和衬底杂质浓度及分布  eq \o\ac(○,2)对p/n或n/p硅外延,改变pn结位置 右图:互(外)扩散效应:指高温外延时,衬底中的杂质与外延层中的杂质互相扩散,引起衬底与外延层界面附近的杂质浓度缓慢变化的现象。 不是本征效应,是杂质的固相扩散带来(低温减小、消失) 6.什么是外延层?为什么在硅片上使用外延层? 1)在某种情况下,需要硅片有非常纯的与衬底有相同晶体结构的硅表面,还要保持对杂质类型和浓度的控制,通过外延技术在硅表面沉积一个新的满足上述要求的晶体膜层,该膜层称为外延层。 2)在硅片上使用外延层的原因是外延层在优化pn结的击穿电压的同时降低了集电极电阻,在适中的电流强度下提高了器件速度。外延在CMOS集成电路中变得重要起来,因为随着器件尺寸不断缩小它将闩锁效应降到最低。外延层通常是没有玷污的。 7.常用的半导体材料为何选择硅? 1)硅的丰裕度。硅是地球上第二丰富的元素,占地壳成分的25%;经合理加工,硅能够提纯到半导体制造所需的足够高的纯度而消耗更低的成本。 2)更高的熔化温度允许更宽的工艺容限。硅 1412℃锗 937℃。 3)更宽的工作温度。用硅制造的半导体件可以用于比锗 更宽的温度范围,增加了半导体的应用范围和可靠性。 4)氧化硅的自然生成。氧化硅是一种高质量、稳定的电绝缘材料,而且能充当优质的化学阻挡层以保护硅不受外部沾污;氧化硅具有与硅类似的机械特性,允许高温工艺而不会产生过度的硅片翘曲。 8.液相掺杂浓度计算(P29) 第二单元 1.二氧化硅结构中的氧原子可分为哪几种?(P66) 桥键氧原子和非桥键氧原子 2.SiO2的掩蔽作用 硅衬底上的SiO2作掩膜要求杂质在SiO2层中的扩散深度Xj小于SiO2本身的厚度XSiO2 掩蔽条件 SiO2作掩膜的最小厚度 3.杂质在硅中的扩散方式有哪些? 恒定表面源扩散和限定表面源扩散 4.半导体工艺技术的主要掺杂工艺包括哪两种? 扩散和离子注入 5.注入离子在耙内的能量损失的过程?(P130) 注入离子在靶内的能量损失分为两个彼此独立的过程:核碰撞(nuclear stopping)和电子碰撞 (electronic stopping) 6.氧化物有哪两个生长阶段?(P77) 化学反应控制阶段和扩散控制阶段 7.离子注入是唯一能够精确控制掺杂的手段(√) 8.什么是杂质分凝效应和分凝系数?(P87) 任何一种杂质在不同相中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当两个相紧密接触时,原来存在某一相中的杂质将在两相之间重新分配,直到在两相中浓度比为某一常数为止,即在界面两边的化学势相等,这种现象称为分凝现象。分凝系数是衡量分凝效应强弱的参数。 9.离子注入能够重复控制杂质的浓度和深度,因而在几乎所有应用中都优于扩散。(×) 10.硅中的杂质只有一部分被真正激活,并提供用于导电的电子和空穴(大约3%-5%),大多数杂质仍然处在间隙位置,没有被电学激活。(√) 11.离子注入会将原子撞击出晶格结构而损失硅片晶格,高温退火过程能使硅片中的损伤部分或者绝大部分得到消除,掺入的杂质也能得到一定比例的电激活。(√) 12.什么是扩散工艺?(P98) 扩散是微电子工艺中最基本的工艺之一,是在约1000℃的高温、p型或n型杂质气氛中,使杂质向衬底硅片的确定区域内扩散,达到一定浓度,实现半导体定域、定量掺杂的一种工艺方法,也称为热扩散。 13.氧化增强扩散/氧化阻滞扩散 氧化增强扩散:硼在氧化气氛中的扩散存在明显增强现象,磷、砷也有此现象。 原因是氧化诱生堆垛层错产生大量自填隙Si,间隙-替位式扩散中的“踢出”机制提高了扩散系数。 氧化阻滞扩散:锑扩散是以替位方式进行,氧化堆垛层错带来的自填隙硅填充了空位,减少了空位浓度。锑在氧化气氛中的扩散却被阻滞。 14.什么是沟道效应?抑制方法? 1)沟道效应:衬底为单晶材料,离子束准确的沿着晶格方向注入,几乎不会受到原子核的散射,其纵向分布峰值与高斯分布不同。一部分离子穿过较大距离。 2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