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北大荒是冰雪故乡,西伯利亚寒流长久地在这里盘旋,因此,北大荒的冬季漫长、寒冷。上世纪50年代,这里是荒原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野兽出没林间,百鸟低空飞翔。“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东北三宝;护卫京津的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呼伦贝尔草原;矫健机敏,身材结构标准漂亮,速度很快,弹跳力好 ;三河牛;长白山;自然条件:土地资源、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等;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湿润、半湿润温带季风气候; 黑土是我国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人口分布;2008-9;与我国其他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漫长寒冷的冬季也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了一些好处???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东北地区漫长的冬天,为农村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北大荒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变化:
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农田面积扩大,东西部草原、森林面积缩小
2.从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来看:水稻、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3.从商品市场来看:收益较高的副食品生产发展迅速;?
????????
;东北地区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代价:
1. 过度开垦宜林地、草场、沙丘等,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4.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比较单一,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5.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同时引发生态问题。
;1990年,东北地区每亩耕地产值291元,全国平均水平534元
2007年,东北农民平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9%;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
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
相对湿度50~90%为宜。
热带、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栽培。
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00-120天.生长期间日照1000-1300小时,降水300-600 毫米;①热量资源一般≥10℃积温2000-4500℃的地方适于种一季稻, 4500 -7000℃的地方适于种两季稻,5300℃是双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 ℃以上的地方可以种三季稻;
②水分影响水稻布局, 体现在以水定稻的原则;③日照时数影响水稻品种分布和生产能力;
④海拔高度的变化, 通过气温变化影响水稻的分布;
⑤良好的水稻土壤应具有较高的保水, 保肥能力,又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酸碱度接近中性.; 玉米喜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日均18℃以上。从抽雄到开花日均26~27℃。
灌浆和成熟需保持在20~24℃;低于16℃或高于25℃,会导致子粒灌浆不良。
玉米为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甚至不能结穗。
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
玉米适宜的土壤pH为5~8,以6.5~7.0最适。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为害大。;大豆习性;生态层面;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护,保持水土
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采育平衡
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防灾减???能力
改造中低产田,治理水土流失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社会层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