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护坡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护坡设计

PAGE 112 2-PAGE 114 2.4 护坡工程 2.4.1 设计概述 台湾地区平地约占总面积之25%,人口约二千三佰万人,若以平地面积计算人口密度,应可排名世界第一。因此,为满足百姓的生活机能,坡地的开发势难避免,然而不当的坡地开发,却为日后埋下潜在的坍滑危机。近年来坍方问题频繁,山区道路每于台风豪雨后随即中断,造成人命财产的损失;尤有甚者,如民国86年温妮台风后之林肯大郡坍滑事件,更酿成社会问题。此均为坡地不当开发所造成的恶果,由此可见护坡工程的重要性。 2.4.2 设计规范及准则 (1)「建筑技术规则(CBC)建筑构造篇基础构造设计规范」(含解说)-内政部建筑研究所(2001) (2)「最新建筑技术规则(CBC)」-内政部(2002) (3)「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交通部(2001) (4)「大地工程设计注意事项」-交通部国道新建工程局(1994) (5)「日本道路桥示方书?同解说」-日本道路协会(平成8年) (6)「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Bridg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1996). (7)「Principles of Soil Dynamics」-BRAJA M. DAS(1993). 2.4.3 设计步骤、流程及方法 (1)设计步骤 A. 有关资料之搜集(含土地利用、地形、地质、水文等),尤其应对现场既有之破坏或滑动迹象作深入了解,必要时立即作应变处理。 B. 工址调查、测量、钻探及试验(含适当配置及数量)。 C. 地震影响之考虑。 D. 活载重及静载重之决定。 E. 各项地质分析参数之研选。 F. 边坡稳定分析安全系数(FS)之选定: (A) 平时:安全系数1.5以上。 (B) 地震:依工址地表加速度之大小、工程用途及重要性作适当之分析,安全系数1.1以上。 (C) 暴雨时之地下水高水位,安全系数1.2以上,惟不考虑地震与地下水高水位同时发生情况。 G. 经由前述之边坡稳定分析并衡量用地取得之难易、交通维持及施工可行性等条件后,作综合检讨,以选择适当之处理方式。 边坡稳定处理方式: (A) 修坡及植生:挖除上边坡部份土石方以减少作用于边坡之荷重,填方区须注意位于软弱地盘之沉陷量及滑动潜能,完成后之边坡应有适当植生保护。 (B) 设置三明治式、重力式/半重力式或悬臂式挡土墙:可处理浅层坍滑破坏,且其挡土墙高度大约在6m以下。 (C) 设置预力地锚或岩锚,钢筋混凝土(RC)幕墙:可处理崩积层与岩盘界面间之滑动破坏,常于较大挖方高度(6m以上)时采用。 (D) 设置地上与地下排水设施:用以减少冲蚀及入水、降低地下水位及水压,以增加边坡稳定性。 (E) 依分析结果与现地情况,实行适当之监测与评估(含施工中及完工后)。 H. 结构体稳定分析及设计之考虑: (A) 防止墙体倾倒。 (B) 防止墙体滑动。 (C) 挡土设施基础承载力查核。 (D) 挡土设施之结构分析与设计。 (E) 沉陷分析(包括总沉陷量与差异沉陷)。 (F) 视需要建立监测及维护计划。 有关近年建设颇多之道路工程,其护坡之设计作业可扼要说明如图2.4-1之流程图。 2-PAGE 131 設計作業開始 收集社會、經濟、 自然、環境等資料 收集道路等工程資料 收集工程地質資料 現場勘查、測量 工程調查作業 確定路權 配合路線及基地規劃決定挖方或填方邊坡 挖方邊坡 填方邊坡 邊坡破壞機制研判 是否穩定 自然邊坡 是 坡距比設定 坡面保護工選擇 護坡設計 擋土工法選擇 否 擋土工法穩定性分析 沈陷量分析 擋土結構設計 監測系統設計 配合相關規範 繪製工程設計圖 編製設計預算書 是 否 A A 圖2.4-1 護坡工程設計作業流程圖 (2)设计方法 A. 护坡种类及其适用性 依护坡的功能可将其概分为两种:(A)仅为抗风化及抗冲刷的坡面保护工,该保护工并不承受侧向土压力,如喷凝土护坡、格框植生护坡、植生护坡等均属此类,仅适用于平缓且稳定无滑动之虞的边坡上。(B)提供抗滑力之挡土护坡,大致可区分为:(a)刚性自重式挡土墙(如:砌石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倚壁式挡土墙、悬壁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b)柔性自重式挡土墙(如:蛇笼挡土墙、框条式挡土墙、加劲式挡土墙),(c)锚拉式挡土墙(如:锚拉式格梁挡土墙、锚拉式排桩挡土墙)。较常采用之几种挡土护坡,其适用性及优、缺点概略比较如表2.4-1。 B. 稳定分析 为确保护坡工程设计之安全性,须进行两部份的稳定分析,概述如下: (A) 整体稳定分析 欲选择适当的挡土工法之前,必须先进行边坡之整体稳定分析,因边坡之破坏型式不同,故其

文档评论(0)

zw4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