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外出收入转移对家庭微观效应 一个三重改善.docVIP

农村劳动力外出收入转移对家庭微观效应 一个三重改善.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农村劳动力外出收入转移对家庭的微观效应:一个三重改善 官永彬 (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重庆 400047)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是农户为了追求家庭效用最大化、规避家庭经营风险而作出的理性选择,所以,利他的外出劳动力把一部分收入通过家庭内部重新分配的方式寄回或直接带回乡村,而这种外出收入的转移将有效改善家庭的福利、消费以及投资状况即产生三重微观效应:福利效应、消费效应以及投资效应。 关键词:外出收入 福利效应 消费效应 投资效应 传统观点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对农户收入的增长、福利状况以及农业产出产生负面影响,形成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993861”部队(指只有老人、妇女和小孩留守农村),进而造成农户整体福利水平的下降、农村土地的闲置和农业的减产。E.Taylor等人认为,外流劳动力的汇款和带回款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劳动力流失的效应并从整体上促进农民家庭收入的增长。基于此,笔者将运用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分析农村劳动力外出收入转移对家庭的三重效应:福利效应、消费效应和投资效应,进一步证实和补充Taylor等人的观点。 一、 福利效应 农村劳动力转移(本论文研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劳动力发生地域性转移,即到乡外从事就业活动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是农户为了追求家庭福利最大化而作出的经济选择。而这种转移行为是否对未转移的家庭成员和发生了转移的家庭的福利状况有所改善呢?笔者采用帕累托改进标准(指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同时并不以别人的福利状况变坏为代价),选择相应的参考群体,分析家庭在作出转移决策之后福利状况的改善状况,即探讨转移对家庭的福利效应。 1、改善未转移家庭成员的福利水平 评价一个人的福利状况是否改善,关键看选择的参照群体,不同的参照群体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同样,评价转移农民的福利水平,也要看参照群体,即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农民是否会改变其参照标准。如果转移农民以迁出地作为参照群体,由于农民在城市的收入比农村平均水平高,所以农民会感到福利状况的改善;而如果以迁入地作为参考群体,由于城乡分割的体制约束,转移农民在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方面明显不如城市的居民,所以农民会感到福利水平的下降。事实上,转移农民受自身价值观念的影响,不会改变其参照群体,他们常常选择与自己有地缘或亲缘关系的人居住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证。因此,转移农民在不改变参照群体的前提下,在城市获得比农村较高的收入必然提高他们的福利水平。 那么,在转移农民的福利状况没有下降甚或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未转移的家庭成员的福利水平是否得到改善呢?表1可见,在外出收入没有转移前,转移劳动力的收入人均为2907元,其他家庭成员为602元,两者差距很大,而收入转移后,转移劳动力的人均收入变成1927元,其他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为1067元,增加了465元。尽管转移劳动力的收入由于转移有所下降,但是,正如上面的分析,转移劳动力的福利水平并没有因此而降低。所以,未转移的家庭成员的福利状况在转移成员的福利水平没有下降的情况下得到了改善,即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表1:转移劳动力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比较 转移劳动力 其他家庭成员 收入 外出收入转移前的人均收入(元/人) 2907 602 人均收入 -980 465 外出收入转移后的人均收入(元/人) 1927 1067 资料来源:蔡昉等,《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P125 2、改善转移家庭的福利水平 O.Stark and E.Taylor借用相对经济变化假说①最早由伊斯特林(Easterlin)提出此假说,以此解释人的经济行为,而所谓的相对收入,是指一个人根据一个内在化的期望生活标准对收入作出的评价,或者说是一种社会决定的生存水平。 提出了劳动力转移行为的一个新的解释框架,即人们转移不仅受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动,还受到农村户与户之间相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即那些按照当地基本要求来看收入水平太低,因而感到经济地位的下降的农户,会有转移动机(O.Stark ,E.Taylor,1991)。以此解释,那么未作出转移的家庭,除了那些处于人力资本绝对不足,贫困状况致使其承受不起必要转移成本的家庭,通常意味着感受不到相对剥夺(相对经济地位的下降),所以可以假设其福利状况未发生变化(蔡昉,2003)。 而对于作出转移决策的家庭,其福利水平能否得到提升呢?表2说明,转移家庭的人均收入为1068元,其中66.78%来自外出收入,非转移家庭的人均收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