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历史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第3讲 民国前期近代化的转型
(1912—1927年);五年考点分布一览;年代;整体
特征;1.从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问题:按照材料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解析; 2.多角度认识五四运动;【例题?】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是指(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解析;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三大表现、四大影响因素、四个特点; (2)四大影响因素:①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②政治运动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如,戊戌变法的“断发易服”倡议、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等革除陋习的法令。③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影响。④自然科学的发展。火车、电灯、电报、电话、电影等先后传入中国。
(3)四个特点:①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渗透。②由沿海城市向内地市镇逐步推进。③变化不均衡,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沿海变化大、内地变化小。④变化与社会运动密切相关。;【例题?】(2014·山东文综)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的人生大路前进。”;结论: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问题:
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解析;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
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4.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演变;(3)辛亥革命后,民族主义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这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一战后,中国民族主义同社会主义运动相结合的趋势开始出现,并呈现出多元化、群众化的特点。;【例题?】“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解析;5.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 【例题?】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问题:
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解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材课件.ppt VIP
- 2024年会计专业求职计划书.pptx
- 泵站安全培训课件.pptx VIP
- 公共艺术(基础模块)美术中职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学习解读教育课件.pptx VIP
- 01685《动漫艺术概论》历年考试真题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VIP
-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申报书——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pdf VIP
- 火力发电机组检修项目管理.pdf VIP
- 福州铜盘中学国防教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国防教育论文-军事论文.docx VIP
- 学堂在线 中国建筑史——元明清与民居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