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油藏剩余油监测技术及应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类型油藏剩余油监测技术及应用

不同类型油藏 剩余油监测技术及应用;一、剩余油监测技术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二、剩余油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及效果评价 三、对剩余油监测工作的几点认识 四、建 议 ;油田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储层变化大。一类储层绝大多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期,开发重点转向二、三类层。油田注水开发后,储层水淹程度不均,清污混注、注聚合物等均使储层内含水发生较大变化。饱和度测井可以了解开发井水淹状况、剩余油分布,为开发方案编制,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 特殊的油藏地质条件、开发对象的转移,要求剩余油监测技术具有针对性。 有较高的耐温性能 较高纵向分层能力 较高的解释精度 配套的工艺技术 才能满足目前开发阶段剩余油评价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剩余油评价应适应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1、剩余油监测由过去区分油水层向寻找动用差异转变 早期剩余油监测能够区分油水层就能满足开发需要。但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由于井网条件、储层物性以及开采历史的差异,使得纵向上动用差异较大(不同一类层、一类层与二、三类层之间、不同二、三类层之间,甚至同一层内的不同层段产出情况也有明显的差异),开发上要求剩余油监测资料分辨率高,能够进行厚层细分,采取针对性的挖潜措施。;2、由主要针对中高渗油藏向中高渗与低渗并举的方向转变 挖潜对象转向二、三类层和低渗油藏,随着挖潜对象的转移,要求剩余油监测向中高渗与低渗并举的方向转变,因此应引进适应低孔低渗、高温高盐油藏的监测技术。;3、由监测单层出水到监测多层出水的转变 早期油井纵向出水层相对单一,个别高渗透层注水突进是造成油井高含水的主要原因,井温找水、产出剖面测试技术能满足认识油藏需要。 目前多数新井在投产初期含水就达到80%以上,油井在纵向上多层产水,常规技术分辨率低,需要利用先进剩余油监测技术了解储层水淹情况,组合含水相对较低的层段进行生产。;4、由简单井筒向复杂井筒转变 随着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斜度井、水平井、侧钻井、4寸套井越来越多,由于这部分井的井身结构复杂,给剩余油测试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发展完善测试手段,满足复杂井筒条件下的测试需要。;5、由剩余油监测向剩余油气技术监测转变 随着气藏开发进入递减开发阶段,在老气田开展剩余气测试的尝试,研究评价剩余气分布、气层水淹及寻找潜力层或低产气层,挖掘气井潜力,满足气藏开发的需要。; ;1、重力测井 采用点测方法,利用“测井-生产-测井”技术,根据两次测量的体积密度的差异计算剩余油饱和度。产油量越多,体积密度的变化就越大。 在中东的高孔、轻质原油和高矿化度地层水油藏见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2、脉冲中子测井 该技术是储层评价测井最常用方法,分为以测量中子与地层元素非弹性散射为基础的碳氧比测井;以测量中子减速为热中子后被地层元素俘获的中子寿命为基础的中子寿命测井以及注钆-中子寿命测井技术。; 随着解谱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又研发了可同时测量中子从发生到被吸收全过程的脉冲中子衰减-能谱多种测量模式的测井方法,包括PND-S、RMT、RPM、RST、PNN等测井技术。; 3、过套管地层电阻率测井(CHFR) ; 4、剩余油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储层剩余油监测技术 1、碳氧比测井(常规C/O、高精度C/O) 2、中子寿命测井(钆-中子寿命) 3、引进了PND-S、PNN 、RMT、氯能谱等测井方法,但是测试工作量较少,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资料评价体系。; 针对剩余油监测面临的形势,在剩余油评价方面做了探索、研究工作 C/O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中子寿命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配套“测-渗-测”钆中子寿命施工工艺 区块剩余油整体监测评价技术研究 PND-S、RMT、PNN等新方法技术适应性分析 ;(一)碳氧比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1、影响因素分析; ; 油井注水开发后,储层物性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岩性、物性好的强水淹层,利用声波时差求取的孔隙度明显偏小。 碳氧比测井资料CI、CIM2、FCC是较好的孔隙度指示曲线,可用于确定地层总孔隙度。;;;;(二)中子寿命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1、影响因素分析 ;2、测-渗-测测试工艺 ;;3、解释模型 ;;;;;;;;;;;;;;;;;;;;;;;(五)剩余气技术监测探讨;目前剩余气监测技术;气4井;;;;1、剩余油监测系列单一 主要方法碳氧比测井、中子寿命测井(钆-中子寿命), RMT、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