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单行本或《马恩选集》第3卷) 2.《科学技术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3.《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4.《科学技术方法论》,天津出版社 5.《自然辩证法》教材(任选) ;第一章 绪论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 西方哲学 ; 科学边界 旧范式 新范式 时间 危机与反常 科学革命 ;5.?? 公认的观点: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 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技研究方法论 四、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实践哲学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部分 ;;学术组织 1936年,艾思奇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自然科学研究会,是我国第一个自然辩证法研究团体,以后陆续有一些组织成立。1981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北京成立,于光远任首届理事长。 ; 第二章 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第一节 古代自然哲学与自然观;;八卦、五行学说;二、原子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与L-D原子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伊氏对前人的继承,差异点是伊氏对前人的发展。 要点:1.始原原子与结构原子。原子有结构,但不可分割。 2.原子特性:A.看不见摸不到的实物粒子 B.既不可产生也不可消灭 C.原子有重量,正是由于重量的不同导致原子性质的不同。(L-D的发展) 3. 原子运动导致事物的产生与消亡,但其依据不同。伊氏运用吸引与排斥的矛盾,重力原因和其他力学原理揭示了事物碰撞聚合产生离散消亡,把偶然的偏斜纳入必然范畴之中。 ;三、宇宙论 平地说 鼓状宇宙模型 十天体 九重天 盖天说 浑天说 宣夜说 ; 四、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古代自然观的三个组成部分: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问题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天体论) 1.本质特性: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用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去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的产生与演化,与唯心宗教神学有本质区别。在反映自然界状况时,将事物和现象看成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从自然界本来面目出发进行客观反映,本原与状况实现了统一。例如“八卦”“五行”学说。前者用八种事物后者用五种事物揭示了万物与现象的根源。前者用阴阳交感,后者用相生相克揭示了事物形成、演化与消亡,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实现了两者的统一。 2.直观性:将世界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不懂得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将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一般的概念。 3.猜测性:用假设的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关系,甚至用主观臆想填补事实空白。 4.思辨性;(哲学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以付诸现实实践的检验,甚至规避实践检验o ;第二节 古代科技成果与方法论成就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发展了两种具体的演绎方法:助产法和佯谬法; 古代科学的最高成就。《几何原本》(出版于公元前300年),运用演绎推理方法建立科学体系。体系壮观、内容丰富、推理严谨、逻辑性强。 ;阿基米德;二.力学成果与方法论成就 1. 杠杆原理: 2.浮力定律 ;;(1)四元素与四因说;四因说:事物变化的原因有四种: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例如铜雕像: 铜 质料因 原型 形式因 雕刻活动 动力因 美学价值 目的因;(2)生物学成就;(4)方法论成就——提出了“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规则;中国古代农学:五大农书:《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第一节 近代自然科学争取独立的伟大斗争;二.《天体运行论》从天文学领域向宗教神学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