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座右铭委婉
座右铭委婉
篇一:崔子玉座右铭
吴让之
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又综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吴昌硕评曰:“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气,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吴让之印作颇能领悟邓石如的“印从书出”的道理,运刀如笔,迅疾圆转,痛快淋漓,率直潇洒,方中寓圆,刚柔相济。其体势劲健,舒展飘逸,婀娜多姿,尽展自家篆书委婉流畅的风采,无论朱文白文均功夫精熟,得心应手,技术上已如庖丁解牛。让翁在继承邓完白的基础上有所创建,特别是那种轻松淡荡的韵味,直达书印合一的神境。吴缶老赞曰:“风韵之古隽者不可度,盖有守而不泥其迹,能自放而不逾其矩。”一生清贫,著有《通鉴地理今释稿》。吴熙载工四体书。篆书和隶书学邓石如,行书和楷书取法包世臣。书法功力虽深,但受邓石如和包世臣的束缚太深,未能创造自己(来自:WWBothW 博威 范文 网:座右铭委婉)的风格。亦善画。一生成就最大的是篆刻,篆刻得邓石如精髓,而又能上追汉印。晚年运刀更臻化境,在浙派末流习气充满印坛的当时,将皖派中的邓派推向新的境界,。
吴让之诸体皆擅,而篆隶功力尤深,特别是他的圆劲流美的小篆为世人所重。在篆法上,吴让之师法邓石如及汉篆法,更因其善于“铁笔写篆”撷取金石精华,故有“气贯长虹、刚劲有力、
咄出新意”之态。包世臣对吴让之也有直接影响,他继承了包氏衣钵,恪守师法而自成面目,给人以清澹甜润之感。所书小篆《梁吴均与朱元思书》、《宋武帝与臧焘敕》、《三乐三忧帖》等,用笔浑融清健,篆法方圆互参,体势展蹙修长,有“吴带当风”之妙。吴让之隶书结体,中心紧敛而肢体舒展,颇富古意,被誉为清初以来篆隶书体创新者之一。其行书动势显著,生发了流动、通畅之气,单字虽隔,然意气绵延不断;楷书苍厚郁茂,俊逸爽劲,并掺有北碑意韵,一扫“馆阁体
【原文】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 ,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译文】
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
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白氏草堂记
邓石如。1743---1805,享年63岁,安徽怀宁人。初名琰,又字顽伯,别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精四体书,造诣很深,书法家,篆刻家。经学巨匠,文坛泰斗。
全书译文: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几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橦树,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北据层岩,积石嵌空,奇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知其名,四时一色。 《白氏草堂记》,邓石如62岁时所书(其谢世前一年写成),弥足珍贵,是其晚年篆书的代表作之一。纵观该帖,既充盈着浓浓古气,又漾溢起层层新意;既老成持重,又清秀洒脱;功力与情致并重,行气整饬,韵味醇厚。此帖篆字结体开合自如,收放随意,合处、收处紧实,如月照密林;开处、放处疏朗,似走马平川。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似“各自为政”,却互有关照,彼此呼应。邓石如妙于以曲取直,此帖的竖线结构中,曲笔居多,弯曲的角度、大小各有不同,充分表现出“邓派”篆书所独有的结体风貌。
在用笔上,《白氏草堂记》可作为“邓派”篆书笔意的代表。篆书用笔一般多遒劲坚挺,如绘画中的“高古游丝描”。而邓石如在书写此帖时,保留了遒劲坚挺的笔法,追求有厚度、力度和深度的笔意:线条中端收敛坚实,两旁铺开,略带枯涩,厚重之感溢然纸上;行笔凝炼,转折处或顺笔借势而入,或逆笔反转迂回,使两线交接显得灵动而赋于动感,让笔锋力量更加集中而产生力感;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更见邓体篆书的深度。邓石如不愧是杰出的篆刻家,在书写时自然流露出刀法趣味。此帖的字,边缘处细如绒毛,粗如锯齿,这些刀趣的运用恰到好处。另外,《白氏草堂记》的末尾落款作行书,字体飘逸而不失浑朴气息,与正文篆书置于一处,各臻其妙,相映成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