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华为和思科
华为数据通信成长轨迹 1994年 成立北京研究所专门从事数据通信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1996年 推出Quidway 2501路由器和ISDN系列终端。 1997年 推出Quidway S2403以太网交换机。 1998年 成立数据通信行销部专门负责数据产品销售;推出Quidway A8010 master电信级接入服务器;华为公司渠道拓展部成立。 1999年 初步建立全国七大区的代理销售体系;北京上地华为数据通信研究开发基地正式启用;第一个代理商级授权培训中心和代理商解决方案中心在北京成立。 华为Quidway R3640/3680模块化路由器和系列交换机面世;上海电信开始大规模采用Quidway A8010建设公共接入平台,据IDC数据统计,其占有率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名。 2000年 华为企业网事业部成立,面向企业网络提供设备及解决方案;阳光行动在全国17个重点城市展开;华为企业网国际分部成立。在北京电信展提出城域网概念,成为可管理、可运营、可增值数据网络的倡导者;发布Quidway NetEngine 16/08系列骨干路由器。 2001年 推出Quidway NetEngine 80 核心千兆交换路由器、Quidway S全系列智能以太网交换机;成为国内首家获得软件开发管理CMM 四级国际认证的企业。 2002年 倡导构建端到端的可管理、全线速、全业务智能交换IP网络;推出Quidway NetEngine 40 系列通用交换路由器;Quidway NetEngine 5000万兆核心路由器和Quidway S8500万兆核心多层交换机; Quidway NetEngine 系列高端路由器销售达1600余台,Quidway系列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销售达27万余台,成为全球主要的端到端网络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华为的成败不应只从公司运营基本面上进行解释。由于独特的领导魅力和未经证实的股权份额,任正非个人必须接受拷问 北国之冬 在华为辉煌时期,华为总裁任正非曾写下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一文。但其实“冬天”并未真正来临,任正非只是想给员工一记警钟。但是,当任正非写《北国之春》借日本企业警示自己时,危险已经离得不远了。2002年一年,不用最终的财务报表,也不用任正非再写什么,人们也能知道华为的日子难过。 1月1日,一位前华为员工告诉记者,华为已对其庞大的员工队伍进行了大规模裁退,“今年估计裁了几千人,其中市场人员占20%左右。这包括华为鼓励离开公司自己去创业的,比如部分有能力的中层;也有实行‘末位淘汰制’被刷下的;另有相当部分属于见势不妙,用内部股票换一笔钱后主动离开的”。 2002年的华为丢掉了发展的强势。虽然2001年卖掉华为电气、套现70亿,华为2002年在资金上却捉襟见肘——华为高层一直在内部打气,宣称今年的业绩将与去年持平,但员工对此普遍持怀疑态度。 2002年,对华为业绩影响最大的是运营商的分拆,即电信、网通分立,各种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几乎停滞,华为的裁员指标由此骤升至15%,创了历史记录。在此之前,华为业务惟一一次产生剧烈波动是在1999年。当时,受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分拆的影响,华为丢掉了很多订单,于是在当年实施“末位淘汰”,裁员10%左右。 从1988年任正非创办华为至今,没有一家媒体能正面采访到他。但业界和媒体对他的景仰仍相当深切,从最初注册资金2万元,发展到销售额255亿元,华为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典型。同时,任正非个人通过一系列文章和演讲,创造了不少业界名言,比如“什么叫成功?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其中最令人警醒的是他在华为鼎盛时提出的一句话:“华为总会有冬天,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 乐观地说,2002年的华为证明了任正非预言的准确,但华为的“北国之冬”毕竟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英雄”失落 尽管华为的内部股权有许多疑点,企业文化亦受质疑,但没有人把决定性的原因归结于华为本身。 电信业一直是个依仗时势造英雄的行业。“华为是由于偶然,才走上通信产业的,当初只知道市场大”,任正非曾如此表白。但他的意志力惊人:当初作为军人下海初创华为时,任正非就宣称要把华为“做成一个世界级的、领先的电信设备提供商”。这种理想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显得“夸张”,但任正非依然执着地“把所有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面”,甚至在股票和房地产热火朝天的时候也不看一眼。当时的形势没有机会让任立刻成为“英雄”。直到1995年,华为的程控交换机开始打开市场,销售额超过8亿元,任正非才多少有点熬出头的感觉。 移动通信时代更是成就了华为。华为在北京、上海建立了两个研究所,主攻数据通信,这个举动后来被称为“先知先觉”, 因为其后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