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贾谊作品论其思想 贾谊简介 贾谊是洛阳人,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最为著名。 贾谊的人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他少年得志,师从荀况学生张苍。他的政治生涯起起伏伏,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 思想概况 1.儒法结合:贾谊认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要使汉朝长治久安,必须施仁义、行仁政,但是,贾谊并不是一个纯儒 ,尤其是为了解决汉朝中央政权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尤其是为了解决汉朝中央政权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法家的权势法制思想也已被贾谊吸收到了其思想体系之中,德刑并用,以礼为安,礼法结合,是贾谊关于法家的重点思想。 思想概况 2.道家:贾谊在《道德说》中借助于汉初非常流行的《老子》的学说,试图为儒家的道德论寻找一个宇宙观的基础,表现了汉儒自陆贾以来自觉地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以充实儒家思想体系的新动向。试图用《老子》的道德说来为儒家的道德伦理提供依据,表现出了古代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 思想概况 贾谊的政治思想: 纵观贾谊一生,虽受谗遭贬,未登公卿之位,但他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政论和建议,文帝还是比较重视,大略是实行了的;贾谊在政治、经济上重农抑商、以农为本,国防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上儒法结合、瓦解匈奴的进步主张,不仅在文帝一朝起了作用,更重要的是对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起了重要作用。 文学成就 贾谊主要的散文及赋: 贾子新书十卷,共五十六篇。 ? 政论散文:《论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 ? 辞赋:《吊屈原赋》、《鵩鸟赋》、《惜誓》、《旱云赋》、《虚赋》 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背景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吊屈原赋》,是贾谊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受毁谤与排挤,在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以后所作。他认为自己政治上的遭遇同屈原相似,因而赋中不但慨叹屈原生前的不幸,对他寄以极大的同情;同时,也以屈原坎坷的一生作自喻,揭露了统治者的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的不平和不甘屈服的心情。既是吊古,也是伤今。 《吊屈原赋》的节选赏析 贾谊在赋中对屈原的遭遇表示的深切悼惜,其实就是对自身处境的伤感,因为两人经历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他是将自己心中的愤慨不平与屈原的忧愁幽思融汇在一起,以表达对世间贤人失意、小人得志这种不公平状况的极大不满。不过,在感情一致的前提下,贾谊并不赞同屈原以身殉国的行动。他认为尽管环境恶劣,也应当顽强地活下去,自己虽然将居住在卑湿的长沙,或许因此而不能长寿,但仍不愿去自尽。 《吊屈原赋》的节选赏析 贾谊和屈原这种见解的差异,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生死观。屈原所怀的是儒家杀身成仁的思想,理想不能实现就不惜殉以生命;而贾谊除具有儒家思想外,还兼有盛行于汉初的道家旷达精神。所以,如将两人的作品加以对比,就可以发现在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方面,贾谊没有屈原那样深沉;在对自身理想的追求上,贾谊也不及屈原那么执着,似乎他对世事显得更豁达,更彻悟。 《过秦论》 背景及简介: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现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本文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 《过秦论》 文章主旨及写作特色: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本文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出高度概括,与此同时,又采用对比论证方法,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 《过秦论》 对当时的影响: 文章在当时确实起了好影响。贾谊作为士大夫,固然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为汉王朝出谋划策;但他却能认识到农民起义的力量,认识到秦王朝灭亡的关键在于失掉民心和过分迷信武力,封建统治者野心大而虐待人民,终于被人民灭亡。有了这个认识,统治阶级才开始考虑如何缓和社会矛盾,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政权。这才说明农民起义真正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有了贾谊这一番描绘,汉朝的皇帝才能真正总结秦代由盛而衰、由强而弱的经验教训。 后人对贾谊评价 苏轼论贾生: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呼!贾生王者之佐,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