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上路请系好“安全带”.pptx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求职上路请系好“安全带”

 近几年实行的“双向选择”过程中,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出现毁约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社会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这其中有客观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当事人的法律知识缺乏和法律意识淡薄。  很多大学生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他们往往愿意把自己摆在弱势的位置,因为刚毕业,不懂法律法规。如果能够正视满18周岁的公民就要熟悉法律,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再有大学生在草率签字后无奈的说“为什么单位这样骗我?”  ●三方协议是伞  案例1:2005年12月,计算机专业的女生小王到一家企业的信息中心去应聘,经过第二次面试后未被录用,该企业人力资源部赵部长认为小王的综合素质不错,而且其专业优势可以在人力资源部信息化建设中得到发挥,于是赵部长将小王的资料上报给主管人事的副总且被批准,实习三个月后遂与该生签订了就业协议,为了尽早融入到工作环境中去,小王经常利用毕业前的空闲时间去单位帮忙。6月份的一天,该企业老总到人力资源部视察工作,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小王,问其情况后,表情很严肃的走了出去,原来该老总认为人力资源部应该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命令赵部长立即取消与小王的就业协议。当赵部长面露难色地告诉小王这个消息的时候,小王不知所措,眼泪夺眶而出。她非常喜欢且充满热情地投入这份工作,从天而降的消息让她很吃惊,这时已过了最佳求职期,即便是再去找工作,许多单位的招聘工作已近尾声。小王想起就业指导老师曾讲过就业协议书具有严肃性任何一方不能随便违约,小王没有同意赵部长的意见。  小王向所在学院负责就业的罗老师寻求帮助,罗老师认为小王是无过错方,表示支持她据理力争,并和她一起理清了思路。小王再次返回公司和赵部长交涉,表明了自己坚持原就业协议的态度,赵部长表示理解,但因为上级领导之间意见不统一,他很为难,依然希望解除原有协议。  第二天小王拿着《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和三方协议书的约定又找到了赵部长,《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中第二条:“用人单位要如实介绍本单位情况,明确对毕业生的要求及使用意图,做好各项接收工作,凡取得毕业资格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不得以学习成绩为由提出违约。”第六条:“本协议经各方签字、盖章后生效。三方都应严格履行本协议,若一方提变更协议,须征得另两方同意违约,由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小王重申就业协议的严肃性,再次表明自己不同意单位违约。赵部长答应再去向上层争取一下。后又经罗老师出面与赵部长进行交涉,进一步阐明大学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和小王的合法权益,最终赵部长同意执行原有就业协议。7月初小王如愿以偿的拿到了发往该公司的就业报到证。  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尚不成熟,制度也不够健全和规范,导致了一些损害大学生就业权益事件的发生,小王的故事只是众多大学生维权案例中的一个,大学生应具有强烈的维权意识,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据理力争,很多大学生的维权之路也许并没有像小王这样顺利,但有一点可以证实,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只要是依法求职就有维护自己权益的权力。但另外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只有毕业生掌握了法律政策、养成了良好的法律维权意识后才能够与用人单位平等对话,给自己撑起一方晴空,保障自己的权益免受侵害。  ●法律是绳  案例2:2002年11月,某报社派两名部门主任到某高校选聘文字编辑,2003届女毕业生小周参加了招聘考试。当天,她就签了约,一份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另一份是《聘用协议》。然而,直到2003年6月中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结束时,小周仍未来报到,也没有任何音信。原来她已经到另外一家报社上班去了。7月,报社正式致函,请其履行协议,否则,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9月,在始终没有得到任何明确答复的情况下,报社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小周违约,要求被告赔偿。10月28日,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法际审理后认为,原、被告之间自愿签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聘用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双方都应按照协议履行。被告的行为,违反了《合同法》,应承担违约责任。最后小周被判罚款1.2万余元.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在保护大学毕业生的同时,对大学生同样具有约束力,作为当事人无视就业协议书的严肃性,随意违约是不可取的,小周的做法不仅仅是个人不守信用的行为,而且对她的母校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案例3:某大学电子信息专业2005届的毕业生小海,2006年2月初通过报纸上刊登的广告到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应聘,经过面试,该公司对小海的条件比较满意,同意聘任小海担任公司的工程部的工作人员,并承诺月薪2000元。小海于2006年3月1日正式上班,上班的第二天,公司就提出要与小海签订劳动合同,小海很高兴,觉得公司非常正规。小海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41257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