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中元古代起,北美出现构造古地理分异现象: 大陆板块内部出现以石英砂岩为主的盖层沉积,也有由高原玄武岩和地堑式陆相碎屑岩组成的裂陷槽沉积---基维诺(Keweenawan)群。 北美板块西缘为被动大陆边缘,形成厚愈万米的碎屑、泥质和碳酸盐岩互层沉积。 东缘为著名的格林威尔(Grenville)活动带,主要由中元古代的沉积为主,也包括部分太古宙和元古宙的沉积。10亿年左右发生的格林威尔运动使格林威尔活动带封闭成为褶皱带。 2 非洲板块 太古宙时期在南非形成的两个地块在20亿年前拼合在一起,其上发育的元古宙沉积基本是未变质的稳定盖层沉积类型。 在19-11亿年期间,非洲板块内已经形成4个巨大的稳定克拉通地块 但这些稳定克拉通地块在元古宙时期长期处于被活动带--泛非活动带分隔的状态。这些活动带直到震旦纪或古生代时才封闭,形成统一的非洲地盾。 3 中元古代末原始联合大陆形成问题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有人提出在中元古代末期,世界上的一些大陆板块曾聚合在一起,构成了原始的联合超级大陆(现在把这个超大陆称为Rodinia超大陆)。并认为该超大陆在新元古代晚期裂解为古北美(Laurentia)、古欧洲(Baltica)、东、西冈瓦纳(Gondwanaland)、古西伯利亚(Siberia)和古中国等几个古大陆。 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对格林威尔期(Grenvillian)(13~10亿年)造山事件和新元古代裂谷系的全球构造对比研究,首先证实了北美克拉通的西北缘与澳大利亚-南极克拉通的东缘相邻。 这一发现大大改变了人们对前寒武纪全球造山带格架及其构造演化的认识,从而在地学界兴起了Rodinia超大陆研究的热潮。 目前对此超大陆的拼接和裂解模式研究处于开始阶段,一些学者已经提出了一些Rodinia超大陆拼接和裂解模式,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意义: 在全球构造体系演化中是否存在5-6亿年古大陆聚散的周期? 如果存在,它们将如何影响地球表面的环境? A:传统的观点 注意Laurentia和Baltica的拼接方式 B:新的观点 Laurentia和Baltica Rodinia超大陆的解体 750Ma前的Rodinia大陆 解体过程中的Rodinia 元古宙晚期的冰雪世界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从广泛分布的前寒武纪晚期冰川沉积记录中就认识到有一次全球性的冰川活动。 随着Rodinia超大陆概念的提出,以及古地磁学证据显示,许多冰川沉积是发生在赤道周围的低纬度地区,并且发现冰川沉积和海相沉积在一起,一些科学家意识到这是一次伴随Rodinia超大陆解体过程出现的,并且到达了海平面的冰川事件。 Kirschvink首先提出了“雪球地球”的概念。由于最早的后生生物化石记录出现在冰川事件之后,显示这次冰川事件与生物演化有某种联系。 Hoffman 等人(1998)提出了一套“雪球模式”的理论。 晚元古代冰期—雪球模式 时间:7.7亿年~6亿年 持续数百万年的前寒武纪的冰川事件 海洋中的光合作用停止 水循环停止 风化作用停止 7.7亿年前超大陆的裂解使许多小陆块散布在赤道地区。 以前的内陆地区变得受海洋气候影响变得更为潮湿。 雪球模式 降雨量的增加使大气中的CO2减少,并使陆地上的风化速率升高。 全球温度降低,在极地海洋中形成巨大的冰盖。 与深色的海水相比,白色的冰反射更多的太阳能,从而使温度进一步降低。 这一正反馈触发了无法停止的全球变冷过程,从而使地球在短时间内陷于冰期状态中达数百万年。 全球平均温度急速降低到 -50o C 。 大洋中的冰盖平均厚度高达 1 km以上。 大多数海生微体生物死亡,只有海底的火山热泉有生物生存。 干冷的空气使陆地上的冰川不发育,产生大量的沙漠。 由于没有降雨, 由火山活动产生的CO2并没有被从大气中移走。 当CO2进一步积累,地球开始变暖,海冰开始缓慢的消融。 雪球模式 经过1千万年的火山活动,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了 1,000倍。 持续的温室效应使赤道地区的温度超过了冰点。 雪球模式 当地球温度升高时,来自赤道附近海冰升华而成的水蒸气在高纬度重新冻结,使大陆冰川增长。 赤道地区的海冰消融,海水露出,从而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能,加速了全球温度的升高。 可能在几百年内,酷热而潮湿的环境代替了原先的冰冻世界。 伴随赤道大洋的解冻,海水的蒸发和CO2的作用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温室效应。 表面温度急速升高超过 50o C,从而使蒸发作用和降雨量进一步升高。 冰川消融留下的沉积物被酸雨进一步剥蚀。 河流携带各种离子到海洋,形成石灰岩。 由于长时间隔离和选择压所产生的新的生命类型在全球气候变温正常后开始大量繁盛。 雪球模式 雪球模式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校辅导员招聘备考题库大全-5.高等教育学.docx VIP
- 妇产科学医案,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例分析.docx VIP
- 矿用单体液压支柱说明书.pdf VIP
- 美女必修 做水嫩嫩的美女.ppt VIP
-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记录.docx VIP
- 防诈反诈主题班会.pptx VIP
- 【出海】2025年领英大制造行业人才全球化报告-印度尼西亚篇-LinkedIn领英.pptx VIP
- XZA系列普通(防爆)型使用说明书.pdf VIP
- DB36T 655-2012 公路填砂路基施工技术规范.docx VIP
- 基础考点15(难点7)由全称命题的真假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恒成立问题)--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讲义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