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轮复习解说.ppt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轮复习解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⑤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前提) ⑦政府推动政策,改革开放 ⑧科技得不断进步 ⑥经济迅速发展 ▲现代: 近代以来交通业发展的原因: 近代交通业发展的特点: ——半殖民地特征 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技术:引进→自制自研; 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不均衡); 对象:平民化、普及化 进程:先慢后快; 种类:海陆空 交通工具发展的影响: 积极: ①交通更为便利和快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②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③促进信息传播,拓宽人们视野,加快生活节奏, 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消极: ④在近代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对中国的掠夺 ⑤在现代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能源紧缺等负面影响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1.有线电报: 2.无线电报: 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擅自在上海建立一个电报机房 ②中国自办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 20世纪初,上海崇明建立无线电报局 ③甲午战争前夕,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 军事 官商通报 3.电话的发展: A.19世纪80年代,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局 B.20世纪初, 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中国第一个电话局 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2003年末固定电话、手机数量跃居世界第一 C.1949年前,发展缓慢 D.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4.通讯工具发展的影响: ①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和简便,开阔人们的视野,提高生活质量,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②促进信息的交流,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③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1.外来先进技术传入的推动 2.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 3.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的推动 4.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政策推动 5.先进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主动向西方学习 6.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7.中国人民聪明才智 四、影响中国近现代交通、通讯发展共同原因 (小结)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第四媒体: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互联网 第一媒体: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 第二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 第三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 传 统 三 大 媒 介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报刊业发展历程: ①兴起:19世纪中前期—70、80年代 《中国丛报》(1832年) 《万国公报》(1868年) 最早:1873年《昭文新报》 (艾小梅 汉口) ▲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办报刊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报刊业发展历程: ②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50、60年代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时务报》 ⑵辛亥革命: 宣传维新改良思想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 ⑶五四新文化运动: 《民报》 《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⑴戊戌变法 : 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国民党:《中央日报》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康梁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1895年) 1896年黄遵宪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 1897年严复在天津办《国闻报》1898年谭嗣同在湖南创办《湘报》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报刊业发展历程: ③繁荣:20世纪70年末—至今(改革开放后) ▲特点: ⑵党报为主导,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 ▲发展方向: ⑴种类增多,数量增大 ⑴注重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把真实、客观作为发展的方向 ⑵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避免假新闻和恶意炒作 2.报刊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报刊业发展历程: 3.报纸的局限: ④立言议政,舆论监督 ①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开阔眼界 ②通达民情,开启民智,影响观念 ③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 书面化特点 ①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受文化素质的限制 ②缺乏直观感染力,形象性相对薄弱 电影传入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20世纪80 年代中期后 主要的电影题材: 建国后 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35年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1935年 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 1931年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影响 代表 时期或时间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在中国的发展: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 《风云儿女》 1905年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 19世纪末 赵丹 胡蝶 阮玲玉 朱飞 孤儿可救祖记 中国第一部武侠神怪片   时间:192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