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 生物与环境
1.1 生态因子
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3 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限度
2 能量环境
光、温度、风、水流、火
3 物质环境
水、大气、土壤
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1 生物与环境
1.1 生态因子
1.1.1 环境(environment)
环境是特定生物(或群体)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在生态学中,环境是相对于生物这一主体的,与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以人为主体)不同。由于生态学以生物的不同层次为对象进行研究,不同层次的对象对应的环境不同。
环境这个概念是具体的,又是相对的,在谈到环境时,总要包含特定的主体。
其它鲤鱼
非生物因 素
虾, 水蚤,水草,其它鱼等异种生物
一条鲤鱼
鲤鱼种群
池塘群落
研 究 主 体
大环境和小环境
大环境(macroenvironment)是指地区环境(具有不同气候和植被特点的地理区域)、地球环境(包括各圈的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如三北防护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太阳黑子等。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指离地面1.5米以上的气候。
小环境(microenvironment)是指对生物有着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如生物个体表面的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动物穴内的小气候等。小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小气候,指离地面1.5米以下的气候。
大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小环境,而且对生物体也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小环境直接地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也直接影响小环境。如蜂鸟巢内的卵33.3℃→鸟体表12.4℃→空气和树枝3.5℃→天空-20.7℃。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在小环境层次上对气候因子进行研究。
1.1.2 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是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也称生物的生存条件。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habitat)。
1.1.2.1. 生态因子的分类
(2)属性
非生物因子:温度、光、水、pH、氧等理化因子。
生物因子:同种和异种生物。
(1)性质
气候因子: 温度、水、光照、风等。
土壤因子:土壤结构、成分的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
地形因子:陆地、海洋、海拔、山脉走向与坡度。
生物因子:各类生物。
人为因子:人类活动。
(3) 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种群密度而变化,调节种群数量。
非密度制约因子: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对种群的影响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
(4) 因子的稳定性和作用
① 稳定因子(土壤、种间关系、地心引力):
影响数量和分布,不影响发育周期。
② 变动性因子:
a. 周期性因子(光、温度):固定周期,生物可很好地适应。
b. 非周期性因子(降水、大气湿度、生物量、种内关系):周期不固定,生物适应较差。
1.1.2.2 生态因子作用特征
1. 综合作用:自然界任何生态因子都不是独立的。某一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
2. 主导因子作用: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是非等价的,有主导因子和从属因子。
3. 阶段性作用: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各生态因子的作用不同。
4.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任何生态因子都不可缺少,无法替代,但是,数量的不足可以由其它因子一定程度补偿。
5.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有的生态因子直接作用于生物,有的间接作用于生物。
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
1 生物与环境
1.1 生态因子
? 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3 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限度
2 能量环境
光和温度
3 物质环境
水、大气、土壤和火
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和辩证的,环境作用于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又反作用于环境。
1.2.1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一般称为作用,环境可影响生物的行为、数量、分布、生长发育、繁殖等。
1.2.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可以从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进行适应,如生活在北方动物有的减少繁殖次数,延长冬眠期。生物还能积极地利用周期性因子,调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统计全套课件.pptx VIP
- 台球厅消防安全应急预案.docx VIP
- 海外代理协议合同协议.docx VIP
- 初中教科研课题:《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doc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简述10KV 高压配电柜安装.doc VIP
- GB50148-20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2025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招聘8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RB∕T 174-2021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专业要求.pdf
- CP-717安装指南.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