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7章经济林栽培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经 济 林 栽 培 内容提要 第一节 宜林地的选择 第二节 林地整地 第三节 栽培良种化 第四节 栽培技术 第五节 抚育管理 第一节 宜林地的选择 宜林地的选择是从整体生境中,选择局部小生境的差异,如小气候、土壤是否洁净及土壤类型(肥力、pH值、水分等),小地貌,如坡向、坡位、坡度等。 产地应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地区。 一、生态环境选择 可根据《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2-2001) 二、宜林地选择理论依据 (1)、植物群落演替依据 (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1.适地适树的概念与意义 概念:就是使栽植的经济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栽培要求,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经济树种在该立地条件下和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较高产量水平。 “地”:指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因子和社会经济状况两方面。 “树”:指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而且不应只考虑树种,还要进一步考虑到品种和类型。 经济林栽培上的基本原则,如果违背, 即使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也不可能 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导致造林失败。 2.适地适树的标准 定性标准:是指营造的经济林要实现成活、成林、早实、丰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经营目标。 定量标准:包括营养生长(如树高、胸径、抽条、发叶、生长势等)、生殖生长(单产指标)。 通过调查计算,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尤其是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态进行比较,就能比较客观的评价所选择的树种是否做到适地适树。 3.适地适树的途径 A 选择途径:选树适地和选地适树。 B 改造途径:改树适地(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和改地适树(整地、施肥、土壤管理等)。 改造途径的改造程度是有限的。 三、宜林地选择的方法 1.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意义 立地条件是指某一具体林地影响该经济林分生产力的自然环境因子,如地貌(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土壤(土壤类型、母岩、土层厚度、肥力、水分),植被(植物种类成分、组成、覆盖)等环境因子。 根据环境因子间的差异,将其分别进行组合,可以组合成各种不同的类型,称之为立地类型或立地条件类型。 划分立地类型主要是根据小地貌土壤条件。 根据立地类型的不同,可进一步对其立地质量生 产力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各自适宜的树种和经营措施。 同一立地条件类型的林地具有相同的生产力并可采用 相同的造林和育林技术措施 。 2.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方法 具体划分方法采用主导因素等级法。在主导因素中再分3级,从中相互组合。 第二节 林地整地 一、目的与任务 整地包括林地的清理和土壤耕作(挖垦)。 作用:改善土壤水分、养分和通气条件,影响近地表层的温热状况,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经济树木的生长发育;保持水土;有利造林施工等。 整地步骤:砍(砍山)、烧(烧山、炼山)、挖(挖垦) 二、整地的方法 分为全面整地、局部整地。 1、全面整地(全垦):将准备栽种的林地,全部挖垦。 应用:只限于坡度较小,立地条件在中等肥厚湿润类型以上,以及有在林地内间种农作物习惯的地区使用。有利于机械操作。 缺点:易引起水土流失。 2、局部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 分为梯级、带状、块状3种方法。 (1)梯级整地:是最好的水土保持方法。 用半挖半填的方法,把坡面一次修成若干水平台阶,上下相连,形成阶梯。 修筑前要先进行等高测量。 水平沟整地法:沿等高线环山挖沟 水平阶梯整地法:从山顶到山脚,每隔一定距离沿山坡等高线,筑成水平阶。 梯面:水平式;内斜式;外斜式 梯面为经济林种植带,其宽度因坡度和栽培经济林木的行距要求不同而异。一般坡度越大梯面越狭。 在坡度超过25°以上,或石山不能应用梯土整地。 (2)带状整地:在坡度25°以上的地段。 沿山坡按一定宽度放等高线开垦,带与带之间的坡面不开垦,留生土带,每隔3-5条种植带开1条等高环山沟截水。 (3)块状整地:较适宜在坡度大、地形破碎的山地或石山区应用,平原也可。 按种植点的位置在其周围翻松一部分土壤以利栽树成活。 此法灵活、省工,引起水土流失的危险性小,但改善立地条件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差,蓄水保墒的作用不如带状整地。 三、林地水土保持 (一)概述 林地水土流失主要由水蚀(地表径流)、风蚀引起。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 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 地形:坡度、坡长和坡形(直线形、凸形、凹形和台阶形)——坡度大,坡面长,坡面上水土流失量增加。 气候:降雨(时间、强度) 土壤:质地、土壤利用情况、土壤透水性——质地松散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