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道卫生学第二部分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3生长环的成因 2.3.1管道后沉淀 管网中的水含有一些杂质以胶体或真溶液的形式进入管网中。当流速很低时,在管道内形成沉淀,将这种现象称之为… 硅、铝沉积 铁、锰沉积 钙、镁沉积 后沉淀物成分 2.3.2水质化学稳定性指标 不溶解碳酸钙,不沉淀碳酸钙 水中碳酸钙小于饱和值 水对碳酸钙具有溶解力 水中碳酸钙大于饱和值 会出现碳酸钙沉淀,引起结垢 混或钢混,管壁中碳酸钙溶解 金属管,沉积在管壁上的 碳酸钙溶解,金属裸露 水质化学稳定性指标 LSI指数 LSI=pHa-pHs RSI指数 LSI=2pHs-pHa pHa——实际pH值; pHs——在同样温度下,水-碳酸盐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应具有pH值。与水中钙离子、碱度、温度、含盐量有关。 LSI0: LSI0: LSI=0: 可沉淀型水 腐蚀型水 稳定型水 (1)电化学腐蚀机理 2.3.3电化学腐蚀 H2O H+ + OH- 无氧酸性、中性水 有氧 碱性水 (2)电化学腐蚀的影响因素 影响 因素 (3)腐蚀形态 金属表面腐蚀分布相对均匀, 位置变换不定,危害小 腐蚀仅局限在金属某一部位,造成腐蚀高度集中在局部位置上,危害大 狭缝腐蚀 点腐蚀 电偶腐蚀 应力腐蚀 接触腐蚀 冲蚀 2.3.4微生物的腐蚀 (1)铁细菌腐蚀 (2)硫酸盐还原菌腐蚀 2.4 生长环对水质的影响 管壁上的锈垢、沉积物、生物膜在水流的冲刷下都可进入水中,致使细菌增加,浊度、色度增大,尤其管网配件以及管道连接口等未作防腐处理部分,其腐蚀产物疏松,易于脱落进入水中,污染水质。 2.4 生长环对供水的影响 下表是在南方某市干管选取 10 个取样点,在配水管网选取 30 个取样点多次检测的浊度平均值。 项 目 出厂水 管网水 某小区 二次供水用户 死水端 统计次数 95 812 24 24 24 最大值 (NTU) 0.84 13.62 11.80 12.25 78.20 最小值 (NTU) 0.11 0.12 0.22 0.47 0.21 平均值 (NTU) 0.24 0.88 1.46 1.18 9.40 合格率 (%) 100 96.31 91.67 95.83 70.83 浊度检测统计结果 2.4.2 生长环对管道通水能力的影响 生长环使管壁粗糙度增大,管径缩小甚至变为非圆断面,从而使得旧管道的通水能力下降。使用年数越长,通水能力下降得越多。因而通水能力下降可以归结为其阻力系数随使用年数的增加而变化。 3 生物稳定性及生物膜 3.1 管网水的生物稳定性 3.1.1 生物稳定性的概念 给水管网中生态系统及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提出 1 大分子物质易沉积在管壁,构成营养相对丰富的微环境 高速水流不利于游离细菌生长, 能输送养分到固定生长的生物膜表面 细菌胞外分泌物能为细菌生长摄取养分 固定生长的细菌能有效的躲过余氯的杀伤作用 管壁处水流冲刷作用减小,有利于细菌固定生长 管网中游离细菌 管网中吸附细菌 给水管网中的生态系统 饮用水中有机营养基质支持异养菌生长的潜力, 即细菌生长的最大可能性。 生物稳定性高,则水中有机营养物含量低,细菌不易生长。 生物稳定性低,则水中有机营养物含量多,细菌容易生长。 腐殖质 微生物渗出液 植物纤维 动物尸体 杀虫剂 挥发性有机物 化学工业的废弃物 三卤甲烷 溴酸盐 絮凝剂 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分类 TOC:总有机碳 POC:颗粒态有机碳 COC:胶体态有机碳 DOC:溶解性有机碳 BDOC:生物可降解性有机碳 NBDOC:生物难降解性有机碳 AOC:生物可同化有机碳 BDOC——Biodegradabl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OC——Assailable Organic Carbon AOC 细胞体 + 能量 细菌 BDOC CO2 + 细胞体 + 能量 细菌 一般 AOC=1/3 BDOC 美国: AOC50~100μgc(乙酸碳)/L 我国: AOC200μgc/L(近期) AOC100μgc/L(远期) AOC 50μgc/L , TOC2mg/L, 则细菌生长受限制 3.1.2 AOC测定 Van der Kooij 法(1982) 基于发光细菌的AOC快速检测 发光细菌的干冻处理可以保持长期稳定。 水合细菌能重新达到体内发光最高水平。 发光度 可使用现有的光度计方便地测量。 AOC检测 – 特性和优势: 原理 – 无营养物质补偿的发光细菌不会发光;一旦接触到水样,发光度的变化反映可利用有机碳化合物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