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露天转地下开采关键问题及技术方向
王运敏
概 述
露天转地下矿山的整体规划
露天开采极限深度
1
2
3
4
露天转地下联合采矿工艺
5
6
露天转地下境界矿柱厚度确定
生产规模确定及开采过渡时期的产量衔接
报 告 提 纲
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岩体滑移机制
其它问题
结 语
7
8
9
√
1、概述
国内一大批深凹露天矿正在或即将转入地下开采,露天转地下或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国内矿山的热点之一 。
本钢南芬铁矿
攀钢朱家包包铁矿
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
1、概述
国内露天转地下开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时的露天开采极限;
露天转地下开拓系统、地下采矿方法、过渡期联合采矿方法;
过渡期限确定及过渡期产量衔接;
露天坑底缓冲垫层、安全顶柱厚度的确定及安全顶柱的回采;
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岩体滑移机制及边坡稳定;
地下通风与防排水;
露天生产与地下开采同时作业的安全问题等。
1、概述
国内外已有一些矿山已经进行了露天转地下开采或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实现了各自露天转地下的联合开采和过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国外矿山:基鲁纳铁矿(瑞典)、基德格里克铜矿(加拿大)、皮哈萨尔米铁矿(芬兰)、盖斯克矿(前苏联)、蒙特莱尔铜矿(澳大利亚)
国内矿山:大冶铁矿、漓渚铁矿、保国铁矿、建龙铁矿
1、概述
国外露天转地下矿山研究成果比较实用。国内矿山的研究仅是解决具体矿山在露天转地下过渡期内某些具体技术问题,在基础理论、技术内涵、适应条件的研究上均不太成熟,缺乏露天转地下平稳过渡整体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概 述
露天转地下矿山的整体规划
露天开采极限深度
1
2
3
4
露天转地下联合采矿工艺
5
6
露天转地下境界矿柱厚度确定
生产规模确定及开采过渡时期的产量衔接
报 告 提 纲
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岩体滑移机制
其它问题
结 语
7
8
9
√
2、露天转地下矿山的整体规划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在进行矿山设计之时对前期露天开采和后期地下开采应进行全面规划,应考虑上述两种开采方法在过渡期及在整个矿山开采过程中开采工艺系统相互利用与结合。
2、露天转地下矿山的整体规划
露天开采后期的开拓系统既要考虑地下巷道的利用,同时在向地下开采过渡时,地下开采也应尽可能利用露天开采的相关工程和设施等,使露天开采经济、合理地平稳过渡到地下开采,使矿山产量和经济效益保持稳定。
国内外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的实践表明,当矿山充分利用了露天与地下开采的有利工艺特点时,可以使矿山的基建投资减少,生产成本降低25%~50%左右。
2、露天转地下矿山的整体规划
芬兰皮哈萨尔米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产量衔接平稳,露天后期矿石通过地下运输系统运出,减少露天剥离,节约运输成本。
在露天开采的同时,进行地下开拓建设,露天超前地下开采的方式,并利用统一的地下巷道,使过渡时期拉长,确保地下开采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采矿方法试验;
露天转地下共同使用井下破碎站和提升系统,减少了基建投资和露天剥离量;
深部露天矿石通过溜井下放到地下开采的运输系统中,采用竖井提升方式比地面汽车运输节约开采成本;
从地面有斜坡道直通井下各个工作面,有利于提高采场的机械化程度和设备的效率。
概 述
露天转地下矿山的整体规划
露天开采极限深度
1
2
3
4
露天转地下联合采矿工艺
5
6
露天转地下境界矿柱厚度确定
生产规模确定及开采过渡时期的产量衔接
报 告 提 纲
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岩体滑移机制
其它问题
结 语
7
8
9
√
3、露天开采极限深度
在理论上常用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原则来确定露天开采极限深度。但经济合理剥采比是一个随矿产品价格变动的因数。现代科研设计和生产一般使用设计软件,采用浮动圆锥法等方法根据矿产品市场价格进行露天开采极限深度的确定,并随其变化及时修改。
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露天开采的极限深度应按照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每吨矿石的生产成本相等的原则确定较为合理。
按照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每吨矿石的生产成本相等的原则确定露天转地下开采经济合理剥采比。但在计算时有一些重要的边界条件需要考虑。现代社会对土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的要求已经成为开采方式选择、确定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露天开采深度的重要因数。
3、露天开采极限深度
露天矿山采矿场、排土场占用大量土地,大量破坏植被,而包括贵金属、铁矿、甚至煤矿在内的现代地下矿山采用充填采矿越来越多,不仅减少了占地,而且地表不发生沉降,地下开采矿山在征用土地方面的投资比露天开采矿山大大降低;
3、露天开采极限深度
3、露天开采极限深度
露天矿山采矿场、排土场不仅使植被破坏,在生产期间产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