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含气量主控因素和预测方法研究要点.ppt

煤层含气量主控因素和预测方法研究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层含气量主控因素分析和预测方法研究 2014年9月19日 (阶段汇报) 主要参考文献: [1] 连承波,赵永军,渠芳,等.影响煤层含气量地质因素的定量分析[J].特种油气藏,2008,15(3):34-36 [2] 曹军涛,赵军龙,王轶平,等.煤层气含量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4):28-31 [3] 王志文.煤层含气量测井评价技术[J].吉林大学,2009,33-53 [4]王熊,侯庆宇,王洪亮,等.煤层含气量的测井评价新方法[J].国外测井技术,2013,3,16-18 [5]潘和平,黄智辉.煤层含气量测井解释方法探讨[J]. COAL GEOLOGY EXPLORATION,1998,2,58-60 [6]张意,范晓敏,徐军.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煤层气含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40,93-95 [7]杨东根,范宜仁,邓少贵,等.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煤层煤质及含气量的方法研究———以和顺地区为例[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33(4):262-264 [8]王安龙,孙小琴,谢学恒,等.利用测井资料计算煤层含气量及工业组分方法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1,1(2):70-73 汇 报 提 纲 第一部分 煤层含气量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煤层含气量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 测井系列优选和测井响应特征研究 第四部分 煤层含气量的主控因素分析 第五部分 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及其优劣性比较 第六部分 煤层含气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煤层气是近年来重点开发的非常规气藏能源,煤层含气量不仅是评价煤层气储层的重要参数,也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灾害因素之一。它关系到煤层气井单井产气量预测、决定着煤层气资源前景以及能否进行商业化勘探开发。煤层含气量是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评价、安全生产和储层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 目前评价煤层气含量的地球物理方法很多,其中煤层气测井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前途的一种手段,一旦用煤心数据标定了测井记录数据,就可以使用测井数据评价煤层气含气量。测井解释快速直观、分辨率高、费用低廉等特点,可弥补取心、试井及煤心分析这些方面的不足,使煤层气测井评价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如何合理选取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据此本人对煤层含气量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方法进行大量调研,并做了归纳和整理,同时将各类预测方法优越性进行比较,并指出了煤层气含量测井评价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汇 报 提 纲 第一部分 煤层含气量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煤层含气量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 测井系列优选和测井响应特征研究 第四部分 煤层含气量的主控因素分析 第五部分 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及其优劣性比较 第六部分 煤层含气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煤层含气量是指在标准状态下,单位质量煤中所含气体的体积。煤层含气量是反映了煤层的含气性,煤层含气量是决定煤层气开发效果的重要参数,准确确定煤层含气量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然而煤层含气量是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地区的主导因素可能不同,这些都增加了煤层含气量预测的复杂性。通常煤层气的测定方法包括有集气法、USBM 法、地勘法、自然解吸法、压力取心解析法等直接方法,和等温吸附线计算的间接方法(张慧2007)。 因此,利用测井资料预测煤层含气量应考虑煤层含气量的影响因素,借鉴各种实验测定方法有关要素进行关联计算。目前主要有包括基于体积密度、灰分含量或其它参数的线性回归预测方法、基于等温吸附线方程的间接预测方法以及人工智能算法预测方法。 在线性回归预测含气量方面,哈里伯顿测井公司的 Mullen M.J. 1989 提出了利用测井密度预测该区其它井的煤层气含量的方法。Mavor M.J( 1994 )等人利用灰分密度、煤密度、测井体积密度的差比值法推导得到灰分含量,再利用灰分含量通过线性回归预测得到煤层含气量值。潘和平等人( 1998 )通发现煤层含气量与煤层温度、压力及碳分、灰分含量具有密切关系,从而建立了煤层含气量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法。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的 Bhanja A.K.和 Srivastava O.P.( 2008 )通过研究印度 烟煤区和 褐煤区的煤层气含量与测井参数的相关关系,构建了一个复合参数 , 指出煤层含气量与该参数成正比关系。 在等温吸附线方程方面,Kim A.G (1977)利用测井资料计算了煤质工业组分,再拟合出工业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