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考试.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卫生考试

1.环境由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组成。 2、环境介质是指大气及室内空气、水体、土壤、食物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一切生物体。 3、环境因素是指介质中的被转运物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成分。按环境因素的属性,可将环境因素分为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 4、自然环境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生态系统六大元素:碳、氢、氧、氮、硫、磷。 5、毒物在体内蓄积量受摄入量、生物减半期、作用时间的影响 6、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人对环境的适应性;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7、环境污染物吸收途径: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8、环境污染物排泄途径:A 经肾脏随尿排出;B 经过肠道随粪便排出;C 随各种分泌液如汗液、乳汁、唾液、月经及毛发指甲排出;D挥发性物质也可经呼吸道排出。 9、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传染病、公害病、职业病、食源性疾病 10、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协同作用、相加作用、增强作用、拮抗作用 11、个体感受性:人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生理生化功能状态、遗传因素等,均可影响个体对环境异常变化反应的性质和强度 12、在工业区厂址选择时,应设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和水源的下游,并与居民区有一定距离。居民区内不准设立污染环境的工厂。 13、环境污染的防治:治理工业“三废”、预防农业性污染、预防生活性污染、预防交通性污染、减少燃料污染,开发清洁能源 14、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生活炉灶 15、SO2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SO2在体内代谢,最终以硫酸盐形式随尿排出。 16、水源选择及卫生要求:水质良好、水量充足、便于防护、技术和经济上合理。 17、饮用水的净化: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 18、饮用水水质指标分为常规检验项目34项和非常规检验项目62项。常规检验项目分为四组,即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以及放射性指标。游离性余氯:在氯消毒接触30分钟后,出厂水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05mg/L。放射性指标:包括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分别不超过0.5Bq/L和1Bq/L. 19、人体接触空气中甲醛,主要表现为眼结膜和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可有臭味和一定刺激作用,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严重时甚至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CO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病有密切关系。氡—肺癌, 20、室内空气污染的评价指标共有19项。物理性指标4项,化学性指标为13项,生物指标1项,放射性指标1项。 21、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 22、慢性甲基汞中毒四大典型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中心视野缩小、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以神经系统损伤为主的中毒表现。脑) 23、地方性克汀病发病机制:胚胎时期甲状腺激素缺乏(缺碘) 24、地方性氟中毒:是高氟区人群长期自环境中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以牙釉质损害、骨质增生硬化或弯曲变形为主要特征。流行类型:饮水型、燃煤污染型、饮茶型病区。人群分布: 斑牙主要发生于儿童恒牙生长发育期,故以8—15岁年龄组多见。氟骨症主要见于20岁以上成人。在同一水氟条件下,氟骨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基本上与性别无关。 25、慢性砷中毒主要表现皮肤色素高度沉着或缺失 26、克山病与缺硒有关 27、可吸入颗粒物 IP :是指粒径 10μm并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颗粒物,又称PM10。细粒子 PM2.5 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 2.5um的细颗粒。总悬浮颗粒物TSP:粒径为0.1μm~100μm,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的,并悬浮在空气截至中的颗粒。 环境卫生学 名词解释 1、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2、次生环境:是指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3、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大要素构成。 4﹑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为生态平衡。 5﹑食物链:是在生态环境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连锁关系。 6﹑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7、公害: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特点:区域性,多为人为,连续污染,受害人数多,动植物同时受害。 8、生物半减期:由于生物的代谢作用,环境污染物在机体或器官的量减少到原有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又称代谢半期或生物半衰期SO2、H2

文档评论(0)

hf916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