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节 社会影响 第一单元 从众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 社会懈怠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 和社会感染 第一单元 从众 一、从众的概念 P173 定义: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被动自愿地接受) 二、从众的功能 促进社会群体形成共同规范;促进个体适应社会生活。 三、从众的类型(按行为及观念是否一致划分) 1)真从众(内化):行为、观念都一致 2)权宜从众(认同、依从):行为一致、观念存在差异 3)反从众:行为不一致、观念一致 从众也是一种(群体影响下的)态度改变。 第一单元 从众 ◆ 经典实验 ①1935年谢里夫的游动实验 “似动现象”。被试的任务是估计光点移动的距离。第一天单独估计时个体差异很大。第二天,将三名被试安排在一起观察,但每次个人还是报告自己的估计。经过几天后他们的估计最终会聚于同一距离。 ②1956年阿希的线条匹配实验(P175专栏) 问:两个实验的差异何在? 1、(真假)被试 2、刺激信息的明晰度 问:上述两个实验,哪个是受群体的引导?哪个是迫于群体 压力? ③1932年詹尼斯的猜豆子实验 第一单元 从众 四、从众行为的社会影响原因解释 P174 (1)信息性的社会影响(寻求行为参照) 其动机是基于明确信息的需要。在模棱两可、不确定的刺激条件下,人们更倾向于参照他人的观点来明确信息,最终达到一致意见。 “群体引导形成群体规范” (2)规范性的社会影响(对偏离的恐惧) 其动机是基于遵守规范、群体认可的需要。虽接受明确的刺激信息、却面临观点冲突的条件下,人们更趋于顺从群体的观点。 “群体规范造成群体压力” (3)逢迎性的社会影响(群体凝聚力) 其动机是基于融入群体、讨好群体的需要。当有机会去附和、赞同群体一致观点时,人们会积极去照做。 第一单元 从众 五、影响从众的因素 P174 (一)群体因素:⑴成员一致性越高,群体压力越大,越易从众;⑵群体凝聚力越大,吸引力越强,越易从众;⑶群体规模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与从众倾向呈正比,超过该范围则影响不明显(大致为3-4人)。 (二)个体人格因素:⑴自我评价越高,从众行为越少;⑵自信心越强,从众行为越少。 (三)情境的明确性:情境越明确、判断标准越清晰,从众行为越少。 (四)尚未发现性别、智力等因素与从众之间有确定的明显关系。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 一、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 P177 社会促进/社会助长有两种效应: ①结伴效应:与别人一起干活优于单独一个人。 ②观众效应:仅仅是他人的在场就会提高个体的干活效率。 简单熟练的任务——同伴或观众的在场起促进作用;困难具挑战性的任务——起干扰作用(社会干扰)。 二、理论解释 ①优势反应强化说:源自学习理论的动机原则 P139 ②评价理论:他人在场并非直接因素,而在场他人的评价是形成促进或干扰作用的更关键因素。 优势反应强化说 优势反应:已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的动作,不假思索即可做出的反应(个人的习惯动作)。 评价理论(对优势反应强化说的完善)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 三、社会懈怠 P177 社会懈怠: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与社会干扰不同,社会惰化即使在简单任务中也会起阻碍作用。并且,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个人努力水平还继续下降。(P178图2-12) 主要原因:个体在群体活动中责任意识降低,被评价的焦虑减弱,因此其行为动力也相应下降。 第三单元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P178 ◆ 一、模仿(内化性的从众) 1、概念:无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 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2、意义:学习的基础;适应作用;促进群体形成。 3、三个模仿律:下降律;几何级数率;先内后外律。 ◆二、暗示 1、概念: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影响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示意的方式去活动。 2、反暗示:暗示刺激发出后引起被暗示者相反的行为。 3、影响因素:暗示者的人格魅力;被暗示者的人格;环境。 ◆三、社会感染/渲染 1、概念: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 和行为。 2、特点:双向性;爆发性;接受的迅速性。 3、分类:个体间的感染;大众传媒的感染;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 * 内化/真从众 依从 认同 他人在场 提高动机水平 优势反应增强 提高简单熟练工作的效率 降低困难不熟练工作的效率 他人在场 提高动机水平 优势反应增强 提高简单熟练工作的效率 降低困难不熟练工作的效率 觉知到自己行动被在场他人评价的程度提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S-950SDX_用户操作说明书手册_JA.pdf VIP
- 2025西安经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西安经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植物生物学第3章植物的水分生理和矿质营养.ppt VIP
- 伟大建党精神党史教育PPT课件.pptx VIP
- 《立定跳远》完整版PPT课件.pptx VIP
- MK100变频器简易手册.pdf VIP
-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2025西安经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储备林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