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一、概 述 电导:在外电场作用下,电解质溶液中的正负离子以相反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导。 定义: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值来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影响因素:电导是电阻的倒数,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正负离子的数目、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速度等因素有关。 电导分析的依据:根据溶液电导的变化来指示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 电导分析法的分类:电导法和电导滴定法。 * 电导分析法有极高的灵敏度。 由于溶液的电导并不是某一个离子的特性,溶液的电导是存在于溶液中所有各种离子单独电导的总和,只能测量离子的总量,而不能 鉴别和测定某离子及其含量,因此其选择性很差。 此方法主要用于监测水的纯度、大气中有害气体(如SO2、CO2和HF等)以及某些物理常数的测定等。 * 二、电导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电导和电导率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能力用电导G来表示,电导是电阻R的倒数。服从欧姆定律 ρ为电阻率,单位为欧姆厘米Ω·cm A—为导体截面积(单位为cm2) L—为导体长度(单位为cm) κ为电导率, 电阻率的倒数, 单位西门子每厘米S·cm-1 单位:西门子S * 电导率κ的物理意义:相当于长度为1cm ,截面积为1cm2的导体的电导。 对于电解质溶液,其电导率则相当于1cm3的溶液在距离为1cm的两电极间所具有的电导。 对一定的电导电极,面积A与电极间距离L一定,L/A为定值,称为电导池常数,用Q表示 * 电导率κ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与性质有关。 (1)在一定范围内,离子的浓度愈大,电导率愈大。 (2)离子的迁移速度愈快,电导率愈大 (3)离子的价数愈高,电导率愈大 当外部条件固定时,对于同一电解质(2) (3)点是确定的,电导取决于溶液的浓度。 三、应用 (1) 检验水质的纯度 水的纯度取决于水中可溶性电解质的含量。通过测定电导率可以鉴定水的纯度。并可以电导率作为水质标准。 由于水离解产生,纯水的电导率理论值为0.05 ? S· cm-1 新蒸馏水的电导率 0.5~2? S· cm-1 离子交换水的电导率 1 ? S· cm-1 (2) 强电解质溶液总浓度的测定 土壤,海水的盐度 (3) 大气污染物测定 SO3 NO2, 吸收后测量电导变化;监测酸雨 (4)电导滴定原理: 滴定过程溶液电导率的改变,化学计量点出现突跃; 酸碱滴定曲线: 电导滴定常用于稀酸、弱酸、 混合酸等的测定。 * 一、思考题 1.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作用是什么? 答:指示电极电势随溶液中被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参比电极的电势恒定不变,把这二个电极共同浸入被测溶液中构成原电池,通过测定原电池的电极电势,可求的被测溶液的离子活度或浓度。 2、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的特点是什么? 答: 直接电位分析法的特点:根据测得电池的电势数值来确定被测离子的浓度。 电位滴定法的特点:向水样中滴加能与被测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的滴加剂,根据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时被测物质浓度的变化所引起电极电势的“突跃”来确定滴定终点;根据滴定剂的浓度用量,求出水样中被测物质的含量和浓度,它不受水样的浑浊、颜色或缺乏合适的指示剂而进行的限制;不论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等都适合,要求被测物质浓度大于10-3mol/L。 * 3、在水质分析中,下列的电位滴定,应选择何种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 ⑴Hcl滴定碱度 ⑵AgNO3滴定cl- ⑶EDTA滴定Ca2+ ⑷ AgNO3滴定CN- ⑸KMnO4滴定Fe2+ 答: ⑴指示电极采用玻璃电极,参比电极采用饱和甘汞电极。 ⑵指示电极采用氯离子选择电极,参比电极采用玻璃电极或双液接参比电极。 ⑶指示电极采用钙离子选择电极,参比电极采用银电极。 ⑷指示电极采用银电极,参比电极采用饱和甘汞电极。 ⑸指示电极采用铂电极,参比电极采用饱和甘汞电极。 * * * * * * * * * * * 玻璃膜内为0.1mal/L的HCl内参比溶液,插入涂有AgCl的银丝作为参比电极,使用时,将玻璃膜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在水浸泡之后,玻璃膜中不能迁移的硅酸盐基团(称为交换点位)中Na的点位全部被H占有,当玻璃膜电极外膜与待测溶液接触时,由于溶胀层表面与溶液中氢离子活度不同,氢离子便从活度大的相朝活度小的相迁移,从而改变了溶胀层和溶液两相界面的电荷分布,产生外相界电位V外;玻璃膜电极内膜与内参考溶液同样也产生内相界电位V内,跨越玻璃膜的相间电位E膜可表示为 * * * 7.1.1 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