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史(一轮通史复习)
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 ①当时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过渡时期 ②思想家的经历和性格各有不同 ③儒家思想尚未处于支配地位 ④各国的政治改革与竞争急需理论的指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南宋的“残山剩水”画反映出( ) A.对残缺美的追求 B.对山河破碎的忧思 C.在画面中突出人物形象 D.画家受生活区域的局限 4.风俗画是以社会生活风俗为题材的人物画。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 A.画家的性格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D.统治者的提倡 5.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指的是 ( ) 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是否妥当和符合当时实际情况 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强弱对比 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 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 古代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 革除社会弊端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七、明清时期(14世纪晚期至19世纪前期鸦片战争前) (三)明清时期的文化 5.艺术: ( 3)戏曲:京剧(1790) 背景: 明清时期的北京成为休闲文化的中心,各种剧种在此相互竞争; 乾隆帝八十寿辰(1790) “四大徽班”进京为京剧形成提供契机;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兼采其他剧种之长 ——京剧形成 来源:徽剧、汉剧等剧种 成熟:同治、光绪年间(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重点深化: 重点深化: 2.地方管理体制的演变 朝代 制度内容 评价 秦朝 西汉 北宋 元朝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否定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设刺史 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加强了中央集权 设通判,文臣任知州;设转运使,地方财赋运中央 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 实行行省制度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重点深化: 3.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推行时代 和中央的关系 作用与影响 比较点 不同点 相同点 推行于西周,春秋走向瓦解 春秋战国至元建立前 确立于元朝,影响至今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 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分封制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但后来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③都曾产生过积极作用 重点深化: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 标准 制度 朝代 西周 世卿世禄制 血缘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 隋唐以后 科举制 才学 变化趋势: 战国、秦、汉初 按军功授爵 军功 西汉 察举制、征辟制 官吏考察推举 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 选拔方式:由地方评议推举演变为中央考试选拔 选拔形式: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扩大了统治基础, 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重点深化: 5.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变化 范围 制度 朝代 秦朝 御史大夫 中央官吏 汉朝 刺史 地方高官 宋朝 通判 地方官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有 5000 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中国历代在制度安排方面凝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及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