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2012·石家庄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聂伯河是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第二大河,欧洲第三大河。河流发源于海拔200~350米的分水岭上。流域北面有白俄罗斯山脊,流域南部是亚速海低地,长2 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第聂伯河流域图”。 材料三 第聂伯河相关资料。 表1 河段划分 上游 中下游 多年平均径流量 1 380 m3/s 1 670 m3/s 表2 流量分配 春季 夏、秋季 冬季 比例 61% 24% 15% (1)简述第聂伯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第聂伯河流经的主要国家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分析乌克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第聂伯河进行了干流的梯级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说明第聂伯河梯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第(1)题,该流域北部支流多,说明降水多;北部为山地,冬季降雪多。第(2)题,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机械化等角度分析。第(3)题,从组建开发机构,选择开发重点和开发方式,加大开发力度,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 答案:(1)时间分配: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降水多,以降雪为主,夏秋降水较少;空间分布:(西)北多,(东)南少。 (2)温带大陆性气候,生长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粮食作物高产稳产;地处东欧平原,耕地面积广,利于种植业发展;世界著名黑土区,土壤肥沃;众多河流流经,水源丰富;市场广阔;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耕作经验丰富;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重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3)组建流域开发机构,统一管理开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注意综合开发;根据流域环境特征,灵活选择开发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不断加大开发力度,逐渐实现全河开发,梯级施工;提高流域的开放度,注重招商引资,加强对外交流与联系;强调环境保护,重视水源涵养。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理解 核心要点] ②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 (2)区域产业转移的目的: 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②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研究思路: 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生产(分布)与消费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不平衡。 ②某地资源紧张的原因:本地资源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③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a.节流(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治环境污染);b.开源(跨区域资源调配、寻找替代资源)。 ④线路选择:保证稳定的资源供应;线路力争最短;自然与技术——施工难度小(地形、气候、河流);促进沿线经济发展;考虑对沿线环境的影响最小。 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资源输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资源输入地——缓解能源紧张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对沿途地区——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2)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应用 创新演练] 6.(2012·茂名一模)读图,完成(1)~(2)题。 (1)箭头①可能表示 ( ) A.技术输出 B.资金输出 C.劳动力输出 D.土地输出 (2)如果箭头②表示服装厂的迁移方向,则对迁入地产生的有 利影响是 ( ) ①改善生态环境 ②降低生产成本 ③促进城市化发展 ④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解析:(1)选 (2)选 第(1)题,沿海地区具有资金、技术的优势,内陆地区具有劳动力、土地的优势,箭头①表示劳动力的输出。第(2)题,服装厂的迁移不会改善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不是对迁入地的影响。 C B 7.(2012·潍坊一模)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 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最多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1)~(2)题。 (1)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水源 C.交通 D.城市 (2)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工程建设改善受水区的生态环境 ②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③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④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二框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docx VIP
- 特种连接方法及工艺课件:缝焊-.ppt VIP
- 2025年碳达峰 碳中和知识题库 .pdf VIP
- 海防知识课件.pptx VIP
- 意识形态工作规章制度.docx VIP
- TB 10301-2020 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docx VIP
- 成品灰气力输送计算书.xls VIP
- 2024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pdf VIP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关联性:艺术史思考的一大纽结点》《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含答案.docx
- 新高考3500词汇表打印版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