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徽派民居在地域建筑创作中的传承.doc

探析徽派民居在地域建筑创作中的传承.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析徽派民居在地域建筑创作中的传承

探析徽派民居在地域建筑创作中的传承 ——以绩溪博物馆为例 陈雨洁 华侨大学2011级 建筑学一班 [摘要]:自2012年王澍获得“普利斯特奖”之后,中国建筑师门正在为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中得到的肯定欢欣鼓舞。同时,如何在建筑创作中传承中国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再次成为中国建筑界最受重视、最广泛讨论的课题。本文就项目概况、设计构思、场所精神、造型风格等方面对绩溪博物馆进行分析,探析徽派民居在地域建筑创作中的传承,试图为中国当地建筑师在地域建筑创作时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徽派民居;绩溪博物馆;地域建筑创作:场所 水文气候、区域等的不通造成了人居环境的差异,自然得也要求建筑形态随之改变,呈现地域性。南舜薰认为“地区建筑的概念是建立在地方根源,它重视某些地段的特殊因素,如地理、气候、生态资源、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礼仪习俗、思想信念、价值观念、符号意义和语意系统”。 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是古代中国经济文化重地。自秦建制两千多年以来,悠久的历史沉淀,加上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加之在这块被誉为“天然公园”里生活的人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徽派民居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类型,地域文化特征极其鲜明。在安徽地区,甚至全国,已有很多人意识到对徽派建筑继承的重要性,在近期落成的绩溪博物馆,正是采用简约的形式来传承徽派民居的传统精髓,在业内更是广受好评。 项目概况 1.1地理环境 绩溪位于安徽省黄山东麓,属于徽州达千年,是古徽文化的核心区域。绩溪镇周边群山环抱,西北为徽岭,东南梓潼山;水系交错,一条扬之河于古镇东面山脚交汇流过,“绩溪”二字由此而来。用地位于绩溪镇旧城北部,原为县政府大院。用地南侧是良安路 北大街 ;西侧是适之街,街对面为胡雪岩纪念馆与一排商铺,再往西则为文庙和考棚,适之街北端为绩溪中学;北侧与绩溪中学校园仅隔一条小路,东侧由一条约4m 的窄巷与稠密的居民区分隔。用地接近矩形,朝向偏东南。 1.2风土人文 绩溪数不清的徽州古村落,各具特点,诸如棋盘、浒里、龙川,均“枕山、环水、面屏”,格局巧妙丰富。古往今来,绩溪又以“邑小士多,代有闻人”闻名于世。徽州“三胡”——胡宗宪、胡雪岩、胡适,分别以武功文治、商道作为、道德文章闻名;徽戏、徽菜和徽雕,亦是徽州民间文化的载体。 设计构思 设计构思在建筑创作时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构思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用地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功能属性或某一特殊的空间感受等都可能成为灵感来源,并统领整个建筑设计过程。绩溪博物馆的设计构思可从“因树为屋”、“山水人文”与“古镇客厅”三个方面体现。 图1:古树庭院 2.1“因树为屋” 基地原为县政府用地,其内生长40 余株繁茂的树木,树种繁多,其中以西北部的一株700 年树龄的古槐最为长寿。这些树木不仅是古镇发展的见证者,也承载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记忆。设计者决定将其保留并作为推动建筑设计的重要元素。“因树为屋”,应是将居所依邻树木而造,从而使人造之屋和自然之树相辅相成,树因屋而可居,屋因树而生气。(图1) 2.2“山水人文” “徽”字可解为“山水人文”,亦为绩溪地理文化之真切写照。绩溪古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如何在建筑创作中融入“山水”,成为设计师又一思考问题。 2.3“古镇客厅” 绩溪博物馆建成后将不仅仅对当地群众开放,作为旅游业发达的绩溪镇必定吸引无数的旅客纷至沓来。于是乎,绩溪博物馆除了承载一般博物馆的展览功能,其本身也应成为绩溪古镇向人们展示其魅力的展品,绩溪人与外地游客在此相会,博物馆亦是美丽古镇的客厅。 场所精神 建筑对光线、风向、气候以及地方建筑材料等的运用,对建筑设计做出相应的反应,以适应特定的场所。徽州民居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有其地域特色的典型场所,其中以“水系空间”、“街巷空间”、“天井空间”给人们印象最为深刻。 (图2:水院保留树木) 3.1“水系空间” 对于无水不成村的徽州村落,基本都是临水而建,水是居民生存空间的血脉,多种功能于一身,不仅有水上交通,生活饮水、排涝蓄洪、浇花灌园、防火消灾等功能,还有助于村内小气候调节。村落的水域大体上可分面状、线状、点状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的水互相转化、穿插、渗透,使古村落灵动、富有生机。 绩溪博物馆设计中有意融入徽州古村落的“水系空间”,建筑一开始结合了保留的水杉、玉兰,引入“片石”假山、浮桥、游廊等元素营造类似于村落水口的空间。水口,在徽州古村落地界中为面积最大的水域,也最为引人注目,同时也是村民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由水院进入博物馆后,可见两条东西向的水圳,引导者游人在馆内穿行。水圳在徽州古村落中呈线状布置,水圳为线,路亦为线,村中屋舍大都沿水圳分布两侧。傍西路水圳即至古槐“独院”,一池清水环绕古槐,掩映古槐婀娜的身姿。庭院

文档评论(0)

159****00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