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公德与私德 公德和私德的内涵 一、公德与私德研究的渊源 在我国漫长社会历史发展中 ,构建了丰富的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和国家伦理体系,这样一个丰富庞大的体系导致我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和法律甚至艺术当中都充满了泛道德主义的特点。而这种丰富的传统道德价值体系被我们现代社会继承发展的过程中,“公德”观恰恰成为了最为薄弱和内涵严重缺失的一个环节。伦理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桎梏,使整体社会形成了“克己奉公”的道德观,整个社会在发展中缺少于作为个体的“人的尊严”的尊重,仅仅是对家长、家庭和社会尊卑地位关系的尊重。因此,“公私之辨”便被历来所强调。 二、公德私德的概念表述及其内涵 ⑴有关“公德”和“私德”概念的表述,最早见于西方的道德哲学文献中。 ⑵19世纪英国功利主义思想创始人边沁首先使用这对概念。 ⑶在论述日本加强社会公共道德建设,改善社会不良风气,提升国民道德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福泽谕吉于《文明论概略》中,将西方的”公德““私德”概念输入日本。 公德: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用于处理个人与社会 (或国家)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 私德:在私人领域中的道德。用于处理个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规范。 《新民说》中德性之公私 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 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关头, 站在拯救民族危亡的高度写下了 著名的《新民说》,其中较为集 中的阐述了公德和私德及其相互 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公德和私德 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公德和私 德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以期能提 高国民素质,造就新民,为国家 尽责。 私德的内涵 在梁启超看来,私德主要指中国传统道德,特别是历史上的儒家道德传统。重视个人品德修养,即个体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内圣之道” 三、公德的内涵(三个层次) ⑴社会公德﹙最低层次﹚:也叫公共生活准则,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普遍遵守的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准则,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中都存在的。” ⑵人道主义﹙第二层次﹚:它重视人的尊严、价值、权利和幸福,强调人生而自由的意义。 ⑶国民道德﹙最高层次﹚:通常经过国家特别提倡,并且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通过广泛的宣传而为全社会成员所认同和接受。例如“五爱”公德。 社会公德事迹 2012年5月8日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导致双腿高位截瘫……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国人,她的病情更牵动着人心。教师张丽莉勇救学生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张丽莉老师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行为,感动了好多人,值得我们全社会学习。 人道主义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 3月13日,应日本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遣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15人,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包机前往日本,参加救援行动 。图为救援队员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集结 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一词19世纪才出现,与人文主义的词源含义完全相同。 人道主义 广义:视人本身为最高价值而善待一切人,爱一切人,把任何人都当作人看待的行为。简言之“把人当人看”的行为。 狭义:视人的创造性潜能的实现为最高价值而使人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潜能的行为。简言之“使人成为人” 人道 古代人道概念十分宽泛而混合道德与法于一体。人道是人所当行之道,是人的一切行为规范总和。 《左传》:天道远,人道迩。 《易经》: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礼记》: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人道之大者也。“ 国民公德 之反面教材 姓名:汪精卫, 原名汪兆铭,字季新, 号精卫。 1883年5月4日 卒:1944年11月10日,在日本名古屋 因“骨髓肿”病死。 描述:原中国国民党副总裁,亲日派首领,后为汉奸。 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后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沦为汉奸。 1936年西安事变后,准备乘机取代蒋介石出掌政权。蒋介石回南京后,汪精卫出任国民党政治委员会主席。12月潜逃越南,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1939年5月,汪精卫等赴日,与日本当权者直接进行卖国交易。12月,与日本特务机关签订《日华新关系调整纲要》,以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为代价,换取日本对其成立伪政权的支持。 四、公德与私德的关系 (梁启超的观点) 〈联系〉 首先,公德与私德有明确的界限。“公德者何? 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 成立者也。” 其次,公德与私德不可分割。公德私德“二者皆人生所不 可缺之具也。无私德则不能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