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代翰林图画院有一年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让画家们作画,大多数画家在画面上突出表现了酒家,而以小溪、木桥、竹林作陪衬。有一位叫李唐的画家却独出机杼,匠心独运——画了一座桥横卧于一湾清流之上。桥畔,一片青翠的竹林中,斜挑出一幅酒帘迎风招展。李唐并未直接画出酒家,而是将酒家深藏在竹林之中,这样就深得诗句中“竹锁”的意趣。自然,李唐得了第一名。 精读课文,思考: 理清文章结构: 第三部分:(13—15 )主要说明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虚灵的空间。 艺术要表现美,文章开头哪句话点明?如何理解? 不全不粹之不足以谓之美。 洪昇、王渔洋 、赵执信讨论诗歌的艺术性以画龙为例分别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洪昇求全不求粹,认为做诗如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一鳞半爪都不能忽略。 王渔洋求粹不求全,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或只在云中露出一鳞半爪,根本看不到全体,所以只要画出精粹部分就可以了,不必求完整。 赵执信主张既粹且全,以粹概全,就是说,心目中先有完整的龙才去画龙的一鳞半爪,而画一鳞半爪也正是要反映龙的全体。 本文作者通过对洪、王、赵三人观点的评述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洪昇 重全面、忽略粹:自然主义 王渔洋 重一鳞半爪(粹)、忽视全体:形式主义 赵执信 指出一鳞半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现实主义。 作者 赞成赵执信的观点,提出全和粹要辩证的结合、统一,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 《女史箴图》画旁题箴文: “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 每个人都知道打扮外貌仪表,却不知道也要修饰自己内在的本性品德。如果不作内心的修炼,就容易失态失礼,时时改正自己、磨炼自己,人品性格自然日趋完美。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川剧《秋江》 赏析古典诗歌的虚实 辩证处理的手法 古代诗歌赏析(一)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按照虚实相生的要求请你画画: 1.踏花归去马蹄香 2. 深山藏古寺 踏花归去马蹄香 深山藏古寺 中国艺术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提示:贯穿着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印章) “飞 白” “飞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 有的笔画似流星划过苍穹,有的如快艇急驰水面,有的如悬崖瀑布飞纵,有的像织布细线伸展,有的若女子秀发随风飘动…… 单字中的飞白和其他笔画虚实相生,具有图画美,间或具有装饰美。 趟 马 图 片 故宫太和门 苏 州 园林 诗歌中的虚实? 实 虚? 写景 抒情 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已逝之景之境 设想的未来之境 虚和实是相对的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诗歌中的“虚” ???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苏轼《江城子 记梦》“小轩窗,正梳妆,……”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第6章消化和吸收技术总结.ppt
- 2012第三章牙列、合与颌位2技术总结.ppt
- 2012第五章生物氧化技术总结.ppt
- 2012分子生物学核酸、核算代谢技术总结.ppt
- 2012高考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技术总结.ppt
- 201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选课件:必修三2.4.免疫调节(新人教版)技术总结.ppt
- 2012高考数学第六章第五节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课件新人教a版技术总结.ppt
- 2012高考数学总复习第5单元第5节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课件文新人教A版技术总结.ppt
- 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8.3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技术总结.ppt
- 2012高一化学课件:2.2.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人教版必修1)技术总结.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