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东莞市地理中考复习提纲5-东莞地理.doc
第一课
1、关于东莞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北回归线以北 B、处于我国温度带中的亚热带
C、在珠江口西岸 D、与香港陆地相邻
2、下列哪些交通线路没有经过东莞市? ( )
A、广深铁路 B、京九铁路 C、107国道 D、京珠高速公路
3.流经东莞的主要河流是 ( )
A.东江 B.西江 C.北江 D.闽江
4、东莞立县,起于( ),迄今已有1760余年的历史。
A、秦朝 B、汉朝 C、三国吴时 D、南朝梁时
5、东莞( )年升格为地级市。
A、1978 B、1988 C、2000 D、2008
6、下列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不是“广东四小虎”的是 ( )
A、中山 B、东莞 C、珠海 D、顺德
7、2008年东莞市行政区划共分为( )个镇和4个区。
A、20 B、28 C、32 D、40
8、东莞历史悠久,立县之初名为东官,迄今已有1760多年的历史,( )时
候改为东莞。
A、秦朝 B、汉朝 C、三国吴时 D、南朝梁时
9、东莞现在的名称由来是原因 ( )
A.地处广州之东,境内又盛产莞草(即水草)而得名
B.地处广州之东,“官”和“莞”音相近,决定换成东莞
C.为纪念历史人物而改名
D.根据境内河流名称而定名
第二课
1.读下表,从东莞三类产业人口比例变化可以看出,东莞逐渐发展成为( )
A.制造业为主的城市 B.农业为主的城市
C.服务业为主的城市 D.高科技城市
2、2007年,( )取代“ 外来工”成为非东莞籍人新的代名词。
A、非莞人 B、外来人 C、新莞人 D、外地人
3、读东莞人口构成变化图, 东莞人口发展的一个特点是: ( )
A.本市户籍人口比例增长快 B.外来常住人口剧增
C.本市户籍,外来暂住人口比例差距逐渐缩小 D.人口发展无明显规律
4、东莞市全市仅( )镇(区)是纯客语镇(区)。
A、清溪 B、樟木头 C、凤岗 D、谢岗
第三课
1、东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濒临海洋,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气候
2、东莞气候特点是: ( )
A.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暖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夏季干燥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D.终年高温多雨
3.东莞市光、热、水资源丰富,
且配合较好,粮食作物可: ( )
A.一年二熟 B.一年三熟 C.二年三熟 D.一年一熟
4、下列气象灾害在东莞不常见的是 ( )
A、台风 B、暴雨 C、寒潮 D、沙尘暴
第四课
1、流经东莞中部大朗、黄江、常平、横沥、东坑、寮步、茶山7镇的河流是( )
A、东江北干流 B、石马河 C、寒溪水 D、东江南支流
2、东莞地形以( )为主。
A、平原、丘陵 B、丘陵、低山 C、低山、盆地 D、平原、高原
3、东莞境内最高峰是( ),海拔898米。
A、黄旗峰 B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