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生宝典《论语》概念.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人生宝典《论语》 中国人民大学 张践 一、孔子与《论语》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史称“大成至圣先师”,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士人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说:“人类在21世纪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生活的时代正逢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动时期,即从诸侯分封制度向君主专制制度的过渡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轴心时代”。 1948年,德国历史学家雅斯贝斯揭示了“轴心时代”这样一种文化现象。他指出:在经历了史前文明和古代文明以后,在大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的时间内,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些最不平常的历史事件, 他说:“在中国,孔子和老子非常活跃,中国所有的哲学流派,包括墨子、庄子、列子和诸子百家,都出现了。和中国一样,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佛陀,研究了一直到怀疑主义、唯物主义、诡辩派和虚无主义的全部范围的哲学可能性。伊朗的琐罗亚斯德传授一种挑战性的观点,认为人世生活就是一场善与恶的斗争。 在巴勒斯坦,从以利亚经由以赛亚和耶利米到以赛亚第二,先知们纷纷涌现。希腊贤哲如云,其中有荷马,哲学家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许多悲剧作者,以及修昔厎德和阿基米德。在这数世纪以内,这些名字所包含的一切,几乎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三个互不知晓的地区发展起来。” 关键问题在于,“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动力。” 那么为什么世界各地都会出现向轴心时代“回归”这样一种文化现象呢?笔者认为:从生产工具发展水平上看,轴心时代的文明属于铁器文明,以坚硬的铁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使人类社会并发出了巨大的爆发力,迅速建立以独立家庭、私有制和地缘国家为主要标志的人类文明体系。如果我们作一个比喻,那么轴心时代就如同人的青春期,是一个人身体和思想的成熟时期。 人类的文明发展也是这样,在轴心时代所形成的社会体制和文化类型,可以说至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那个时期的圣贤所面对的人类社会问题,也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但是当时人类文明发展水平尚低,人生面临的问题也比较简单,所以孔子、老子、佛陀、耶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先哲面对人类困惑进行的思考,至今仍然对我们的生活具有启迪意义。 当今的儒学热,正是向现代化社会快速迈进过程中的中国人,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努力的一种表现。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所谓的精神家园,就是中国文化的不证自明的、最高的终极价值。 (一)孔子生平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的一生大致可以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30岁之前。孔子的家族原为宋国的贵族,但是到孔子出生后,他的家族已经衰落,他是由母亲抚养成人,生活非常艰苦。孔子自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曾经为贵族管理仓库,也放牧过羊群。但是孔子自幼好学,熟悉鲁国的礼仪,曾经做过为人举办丧葬祭祀的司仪。 孔子办学 通过刻苦学习,孔子30岁的时候开始成名,他自述说:“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30岁以后开始开办学校,招收弟子,成为当时社会很有影响的学者。 孔子见老子 第二阶段,30岁至50岁,这是既求学,又求仕的时期。传说当时孔子向周朝的史官老子问礼。他曾在公元前517年到齐国见齐景公,说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的治国理念。同时他也坚持在鲁国开办学校,整理古籍,社会影响日隆。 第三阶段,51岁至54岁,孔子在鲁国参政。开始孔子任中都宰,经过他的治理,该地民风大变。由此孔子受到鲁公的重视,任命他为司寇,即国家的司法部长,兼摄相事三个月。其时正逢齐鲁夹谷之会,孔子凭借他的智慧挫败了齐景公试图绑架鲁定公的阴谋,更加受到鲁公的信任。当时的鲁国政治掌握在孟孙、叔孙、季孙三家贵族手中,孔子支持削弱三家势力的“堕三都”行动,遭到了三家重臣的极力反对。鲁定公不敢得罪三家贵族,只好放弃了对孔子的支持,孔子只好离开鲁国。 第四阶段,55岁至68岁,周游列国时期。孔子带领众多门徒进行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到宋、卫、陈、蔡等诸侯国传播自己的仁政理想,希望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