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针具的选择
常用中医疗法及护理操作
第一节 针刺疗法
一、 针具的选择
毫针由 针尖 针身 针根 针柄 针尾组成
正确选择毫针:
规格适宜,针身光滑,坚韧而富有弹性,针尖圆而不钝,呈松针状。
非一次性毫针需要防锈、防弯、防钝。
针具的选择
(1)制针材料??目前应用的毫针多采用不锈钢制成,但也有用金、银或其他合金制成的。
(2)毫针的结构??毫针由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五个部分构成。针身的尖端锋锐部分称为针尖,又称针芒,是刺入穴位的关键部位;针尖与针柄间的主体部分称为针身,又称针体,是刺入穴内的主要部分;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称为针根,是刺入深度与提插幅度的标志;针根至尾的部分,用金属丝缠绕而成称为针柄,是持针、运针、温针的部位;针柄的末梢部分称为针尾,又名针顶,可作捻转角度的标志。
(2)?毫针的粗细规格表
毫针的粗细规格表
号数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直径(mm) 0.45 0.42 0.38 0.34 0.32 0.30 0.28 0.26 毫针的粗细,原来用“号数”表示,现在按法定单位“mm”表示,临床上以0.32-0.38?mm的毫针最为常用。
(1)?毫针的长短规格
?毫针长短规格表
寸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 6 毫米 15 25 40 50 65 75 90 100 115 125 150
毫针的长短,原来以“寸”计算,现在按法定单位“mm”表示,临床上以25-75?mm的毫针较为常用。
毫针的检修
由于毫针针体较细,经反复使用、高温高压灭菌,容易出现弯曲、断柄等现象,所以要对毫针进行检修。检修的内容包括针尖有无钩曲、变钝、偏正,针身有无弯曲锈蚀、针柄有无断裂等。若针尖不正、过钝、有钩者,可用细砂纸或细磨石重新磨好,使针尖正直光滑,尖而不锐,圆而不钝,如松针状为宜。如发现针身一般弯曲,可用手指或竹片夹住针身,将其捋直,若有弯曲成锐角或生锈剥蚀,应弃之不用,针柄与针身若发现接触不牢,也不应使用,检修合格的针放入针盒或针管内消毒备用
二 .针刺前练习
(1)纸垫练针法
用松软的卫生纸或细草纸折迭成厚约2~3厘米、长约8厘米、宽约5厘米的纸块,用棉线呈“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练针时左手持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笔状夹持针柄,使针尖垂直抵触在纸垫上,然后捻动针柄,同时手指向下施加压力,通过捻、压,使毫针刺穿纸垫,然后另换一处练习,此种方法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法。(图7-2)
开始练针时使用1-1.5寸的短针,指力练到一定程度后,可用2-3寸的长针,开始用右手练习,以后可用左手练习。
针刺前练习
2)棉团练针法
取棉花一团,用棉线缠绕,内松外紧,外包白布一层,用线封口,做成直径约?6~7厘米的圆球一个。(图7-3)练习时先用短毫针在棉团上练习进针、出针、上下提插、左右捻转等基本手法,待短针运用自如以后,再改用长针进行练习。
三 针刺前准备
.选择针具
在针刺之前,必须选择针身光滑挺直、圆正匀称、坚韧富有弹性的针具,凡针身有剥蚀、锈痕、针尖不正、有钩、过钝者不宜使用,针柄缠绕牢固、长短粗细适中、针根衔接牢无伤痕。
在选择针具时,除应注意上述事项外,在临床上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体形、病情、腧穴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如年轻、体壮、肥胖、实证、皮厚肉多的穴位选粗针、长针;而老幼、体弱、瘦小、虚证、皮薄肉少的穴位选细针、短针。
三 针刺前准备
选择体位
一般而言,选择体位应以操作者正确取穴,操作方便,病人舒适,便于留针为原则。临床针刺常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适用于前身部的腧穴。如取头面、胸、腹部的腧穴及四肢的部分腧穴,对初次针刺、精神紧张、体虚病重者尤为适宜。
选择体位
(2)俯卧位:适用于后身部的腧穴。如取头、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面的腧穴。??(3)侧卧位:适用于侧身部的腧穴。如取身体侧面的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 (4)仰靠坐位:适用于前头、颜面、颈前、上胸部、肩部以及上肢的部位腧穴。
(5)俯伏坐位:适用于头项、后头、项背和肩部的腧穴
选择体位
位
(6)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面颊、颈侧、耳部的腧穴。
三 针刺前准备
?.消毒
针刺前必须做好消毒工作,否则会造成感染,消毒包括针具器械消毒、操作者手指消毒、腧穴部位消毒。
(1)针具器械消毒
针具器械消毒包括高压蒸气灭菌?;煮沸消毒;?药物浸泡消毒。经过消毒的毫针,应放在消毒过的针盒内。操作时应做到一穴一针,有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