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充内容1:P17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实证、热证为主)多用针刺,三阴病(虚证、寒证为主)多用灸法。如《伤寒论》第171条:“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第32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本证以少阴阳虚气陷为主,故用灸法以温其上,如灸百会穴,庶可阳升利止,以补汤药之不及。第343条:“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脉不还者死。”此为以艾灸之,温壮少阴或厥阴阳气。
《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的条文,除误治致变者外,施灸者有7条,6条用于三阴经;施针者有9条,8条用于三阳经。从条文可以看出,病在三阴经,虚寒病证,阴阳之气衰弱证候,宜灸;邪踞三阳,正气未衰之实热证候,宜针。故确立了“病在三阴宜灸,病在三阳宜针”的针灸治则。仲景治病遵循一般规律,但并不拘泥,强调“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3.针、灸、药灵活选用,增强疗效
张仲景将针刺、艾灸、药物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或单用,或合用(同时应用或先后应用),皆因证治需要而定,其目的在于优势互补,增强疗效而促进病愈。如《金匮要略》第六篇论血痹病轻证“宜针引阳气”,即用针刺法通阳行痹;而其重证则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之旨,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阳行痹。《伤寒论》231条云:“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本条名为“阳明中风”,实为三阳合病。“脉弦浮大”,即弦为少阳,浮为太阳,大为阳明,此为三阳合病之脉。“短气,腹满,鼻干,一身及目悉黄,嗜卧,有潮热,时时哕”等为阳明证,是阳明邪热壅滞郁闭所致。“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小便难,耳前后肿”等为少阳证,为少阳经邪热壅聚不通所致。“不得汗”又是太阳肌表闭塞之证。惟其发表必碍其里,攻里必碍表非宜,故予针刺,以疏通三焦,调节气机,救其急。“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余日,脉续浮者”,是邪热仍在少阳,故予小柴胡汤和解枢机,通调三焦,开结散郁,清热达邪。此时解表攻里均非所宜,故先用针刺法泄邪热而宣通郁阳,疏利经脉,以图缓解病证,然后观其脉证,随证治之。如果针刺后原三阳合病减轻,则改用小柴胡汤。第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此条乃少阴阳虚寒湿证,在内服附子汤温阳散寒、除湿止痛的同时,可兼用灸法以温壮元阳,消散阴寒。灸法与汤药并用以增强温阳散寒止痛之力。《金匮要略·奔豚气病》篇第3条说:“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此因表证烧针过汗损伤心阳,阴寒内盛,且兼外寒以针孔处侵人,闭郁阳气而成奔豚气病,治以桂枝加桂汤内服温经通阳,平冲降逆,外用艾炷灸所针之处的小红核以温经散寒。又如《金匮要略·疟病》首条云:“疟脉自弦,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历代许多医家提倡灸药并施,大量实践也证明,在辨证基础上灸、药配合使用,的确提高了临床疗效。
4.强调施灸前后需诊脉
《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凡将用针,必先诊脉。”张仲景也非常重视诊脉识证在针灸治疗上的重要性,并以脉诊作为灸法宜忌的重要依据。《伤寒论》292条:“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脉不至者为阳虚,气血无力鼓动,用灸以回阳复脉。《伤寒论》116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脉象微数,阴血不足,或内热郁伏,故禁用温灸。《伤寒论》362条:“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本条不仅提出灸治后通过脉象的变化来判断病情的转归和预后,同时指出危重病人诊察趺阳脉的重要。危重病人诊察足部脉,尤其是趺阳脉,对决诊生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警示误用针灸可致变证
张仲景论述误用针刺或灸法可致不同的变证之条文有十余条,在于告诫后学者运用针刺或灸法时一定要谨慎从事,正确把握。如《伤寒论》第l6条云:“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第221条云:“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本条指出不典型的阳明里实热证误用温针强发其汗,是以火疗热,则无异于抱薪救火,使心神受扰而见怵惕、烦躁不得眠等变证。第115条云:“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档案管理员考试试题 .pdf VIP
- 万源储配煤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pdf VIP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小升初分班考试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VIP
- JTG F801-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docx VIP
- 新药临床试验监查—__培训课件.ppt VIP
- 项目4 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维护及故障检修.ppt VIP
- 传染病培训试题及答案.pdf VIP
- (正式版)-B 7692-2012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docx VIP
- 现浇箱梁满堂支架(盘扣式)专项施工方案.docx VIP
- 一种自动控制工件落差的防磕碰接料装置.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