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周清试卷2011.11.23.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周清试卷2011.11.23

七年级周清试卷 2011.11.23 一、基础题。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翱翔(áo) 浩瀚(hàn) 贫瘠(jí) B、蕴藏(yùn) 憧憬(zhūng) 淳美(chún) C、睿智(rùi) 瞩目(zhǔn) 享誉(yù) D、功勋(xūn) 卓著(zhúo) 稻穗(suì) 2、选择适合填入下列语言环境的一项( ) 我走过的地方大都是祖国的西北部,那里还很 ,很 ,还在 ,但是却充满了 。 A、落后 荒凉 昏睡 活力 B、落后 贫瘠 沉睡 活力 C、穷 荒凉 沉睡 生机 D、穷 贫瘠 昏睡 生机 3、填入下文划线处恰当的一句是( ) “木桶里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块木板箍成的木桶,尽管绝大多数木板都很长,但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的木板的上沿。著名教授陈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几个因素比做木板, 。 A、只有几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如果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几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但学生喜欢这种游戏,而且青年教师也喜欢。 B、社区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人们不浪费用电。 C、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二、文言文阅读。 蔡磷坚还亡友财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④而致之。 【注释】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亡何,其人亡(逃走) B、且父未尝语我也(告诉) C、故不语朗君(所以) D、归之(归还) 7、与“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一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以光先帝遗德 D、必以情 8、对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敦风义”。 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里,而不是写在纸上。 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实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 9、翻译下列句子。 (1)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2)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三、现代文阅读。 朗 读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难得像过去一样耐心地阅读。这是一个迅速的、并且是一再提速度的时代。许多东西正在泡沫化,像泡沫那样飞扬,转瞬即逝。在这个时代里,一个人要记住什么,比如牢记住有意义的东西,将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一些很优秀的人就走在相反的道路上:回到一些古老的阅读与记忆的方法上来。比如读书,不光是看,还要朗读。古文,好的小说,诗,应该朗读。这是个美好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引起进一步的感动、联想和回忆。对理想的追求,对境界的领会,都在同一时间里得到加强。字里行间有一种鼓舞的力量,需要声音去传递和强化。 回想一下,现在人们朗读的兴趣和欲望是大大降低了。记得在二三十年前,那时候的人是很愿意朗读的,古今中外,我们身边,都有一些朗读的好例子。你会记得中学时代,那时候写出一篇东西来会有怎样的冲动——远方总是有一个朋友,总是有一个知音,总是有一个文学的耳朵;而你总是恨不能立刻把一切呈现到他的面前——不是从视觉上,而是从听觉上,越快越好。我们是否拥有这样的记忆:天正下雨,你把刚刚写好的东西用塑料布包好,走几十里路,只为了去找一个人——为了说不清的热爱,为了赢回那一小会儿的骄傲和陶醉。 如果我们发现了一本好书,也会带上它走很远的路,翻山过河——只因为山的那一边有一个人,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