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概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肇庆市概况.doc

肇 庆 市 概 况 肇庆是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之滨一座美丽城市。北回归线横贯其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21度左右。现管辖端州、鼎湖两区和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以及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高要、四会两市,行政区域1.5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396.48万人。 肇庆古称端州,宋朝重和元年,改称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祥喜庆”。自隋朝设置端州以来,便成为粤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人文荟萃,现存的文物古迹甚多。有唐代的庆云寺、宋代的城墙、明代的四塔等古代建筑;还有端州城区内的披云楼、梅庵、阅江楼、丽谯楼等的重点文物古迹;北宋名臣包拯曾任端州知郡事三年,市区内现仍有数处遗迹;日本国入唐留学僧荣睿大师圆寂于端州,鼎湖山上建有碑亭作纪念;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16世纪来华时,便先到肇庆长达6年之久;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名人都在肇庆留下了足迹。从唐代诗人、书法家李邕到当代朱德、陈毅、叶剑英等革命前辈,都为赞美端州留下了珍贵的墨迹。1994年,国务院批准肇庆为历史文化名城。 肇庆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星湖风景名胜区是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她由星湖风景区和鼎湖山风景区组成。星湖景区内,533公顷(8000亩)的湖面碧波粼粼,名为七星岩的七座石山象北斗星座般列峙于湖中,湖光山色相映交辉。石室岩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洞壁更有历代文人墨客题书的摩崖石刻近400处,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使星湖风景区自唐代以来便遐迩闻名,被称为兼得“西湖之水,阳朔之山”的“岭南第一奇观”。鼎湖山风景区则另具特色,层峦叠嶂,林木葱茏。景区内有20多处景色、30多处大小瀑布,还有位列“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庆云寺掩映于亚热带雨林之中。鼎湖山雄居广东四大名山之首,乃北回归线上的明珠,“活的自然博物馆”,集风景旅游、科学研究、宗教朝圣于一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这里设有“人和生物圈”生态定点科研站。此外,高要的广新农业生态园、封开的“小桂林”、德庆的悦城龙母祖庙、孔庙、盘龙峡生态旅游、怀集的燕岩、世外桃园、四会的贞山、广宁的竹海大观等,也是远近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肇庆年接待的中外游客达510多万人次,旅游业收入41亿元。 肇庆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既有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带,又有粤西丘陵地带和部分山区,各种资源和农副土特产品十分丰富。矿产资源有金、铁、锡、钨、钽、铌等有色金属,还有大理石、石膏矿等非有色金属矿藏等多个矿种。其中金矿储量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80%。林产方面,主要有松、杉、竹和松香、桂皮、桂油等,是全省乃至全国松香、桂皮、桂油的主产区。此外,还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众多尚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著名的“文房四宝”之一——端砚便产于肇庆。除端砚外,著名的工艺品和农副特产品还有玉雕、红木雕刻家具、肇实、文岌鲤鱼等。 肇庆是交通便利、环境宽松、风光秀丽的著名城市。省人民政府把肇庆列入了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规划范围,肇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肇庆正在努力建设成为花园式、生态型、现代化大城市。 2005年肇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肇庆市统计局 2006年4月10日 2005年,我市各地、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扎实推进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新肇庆建设,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45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6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16.11亿元,增长22%,其中工业增加值95.61亿元,增长23.3%;第三产业增加值195.79亿元,增长16.1%。三大产业比例为31.2:25.6:43.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长19.6%,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长17.2%,房地产业增长16.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6.2%,其他服务业增长13.9%。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4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1.5%。 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2.2%,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2.4%。分类别看,食品类上升5.2%,居住类上升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1.0%,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6%,衣着类下降3.7%,烟酒及用品类上升1.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持平。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15.05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