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机化学卤烃的化学性质
叔丁基氯(3oRX)在25℃时、不同溶剂中进行溶剂解(SN1)的相对速率: 溶剂解——亲核取代反应所使用的溶剂既是溶剂,又是亲核试剂。 练习 1.下列与硝酸银/?乙醇溶液反应的活性最高的为( ) ,最低的为( )? a.?2-甲基-2-溴丙烷? b.?2-溴丙烷? c.?2-溴-2-苯基丙烷? c b 2.下列化合物进行?SN2反应,速率最大的为( ) ,最小的为( )? a.?1-溴丁烷? b.?2,2-二甲基-1-溴丁烷? c. 2-甲基-1-溴丁烷? d.?3-甲基-1-溴丁烷? a b 3、按照亲核性从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 ? )? a.?C2H5O- b.?HO-? c.?C6H5O-? d.?CH3COO-? A、dcab;? B、abcd;? C、cdba;? D、abdc? B 4、下列化合物在NaI的丙酮溶液中反应,其快慢顺序正确的是: ? a.?3-溴-1-丙烯? b.?溴乙烯? c.?1-溴丁烷? d.?2-溴丁烷? A、bcda;? B、a cd b;? C、dabc;? D、abcd B 5.下列不属于?SN1反应特征的是( )? A? 反应速率与亲核试剂浓度无关;? B? 反应可能有重排产物;? C? 空间位阻增大不利于反应进行;? D? 极性溶剂有利于反应进行? C 第9章 卤代烃 1 亲核取代反应 2 消除反应 3 与金属的反应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1 SN2和SN1反应历程 2 亲核取代反应的影响因素 3 卤代烃的消除反应机理 9. 5. 1 消除反应机理 单分子历程(E1) 第一步: 亲核取代SN1 消除E1 第二步: 9. 5. 1 消除反应机理 双分子历程( E2) 经验结论:强碱性、高温,弱极性溶剂有利于消除反应。 强亲核试剂有利于SN2反应,强碱性试剂有利于E2反应。 9. 5. 2 消除反应机理的立体化学 扎依切夫规律----生成稳定的烯烃 CH2=CH-CH-CH3 CH2=CH-CH=CH2 Br CH2CHCH2CH3 Br CH=CH-CH2CH3 反式消除 9. 5. 3 取代与消除反应的竞争 卤代烃的结构 碱性强,有利消除,常见的消除反应试剂: 亲核取代 消除 卤代烃的支链越多,越有利于消除,多数消除反应都是按E2历程进行的 反应温度 试剂的碱性和亲核性 亲核性强,有利亲核取代 提高反应温度对取代和消除均有利,而对消除更有利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产物结构(用构型式表示) 练习:比较下列化合物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的反应速率 SN1历程反应速率:a c b SN2反应速率:ab SN2反应速率:ab 按SN1历程进行 按SN2历程进行 按SN2历程进行 SN2反应速率:ab SN2反应速率:ab 练习:比较下列化合物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的反应速率 氟里昂Freon与臭氧空洞 1930年美国开发出氟利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氟、氯、溴衍生物的总称 . 氟利昂是一大类,有几十种 ,无色无臭,易压缩,低沸点,作冰箱,空调 的制冷剂。 可用符号“CFC”表示 从1930年到1990年,氟利昂一度因其化学性能稳定又安全无毒而被制冷行业 视作最理想的制介质,在空调、冰箱等制冷行业中一统天下。 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层在离地面25-40米的平流层, 屏蔽对地球上生物有害的紫外线(波长为0.28-0.32微米以下),保护地球上 的人类和生物。 氟利昂的危害 1975年美国学者提出----含氯的氟利昂中的氯原子会破坏臭氧层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 莫利纳 (Mario J. Molina) 臭氧层耗减的发现和现状 197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罗兰和莫利纳提出,CF Cs是破坏臭氧的元凶 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队长法曼报告,臭氧总量在每年 9月下旬开始,迅速地减少到一半左右,形成一个“臭氧空洞”,持续到11月方才逐渐恢复 。 1986年和1987年, NASA组织科学家两赴南极 进行臭氧探险活动,寻求揭示臭氧空洞形成的机理。在第二次探险中获得了有效的探测结果, 由此推理出臭氧空洞形成的机理 臭氧层耗减的原因 Cl·自由基消耗臭氧的连锁循环过程: CFCl3→???? CFCl2+ Cl · Cl· + O3→ClO · +O2 O2 →2O · ClO · + O · →Cl · +O2 (A)宇宙高能粒子簇射破坏了臭氧层 (C)大量废气的排放使臭氧层出现空洞 (B)化学反应引起臭氧耗损造成臭氧空洞 198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订联合国有关臭氧层保护的国际公约 臭氧空洞何时消失 有机氯农药-滴滴涕(DDT)的危害 《寂静的春天》 1962年出版: DDT进入食物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