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普通地质学真题-和答案详解.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大普通地质学真题-和答案详解

中山大学考研2015年普通地质学678 2014年12月28日上午 一名词解释。(共25分) 1、晶体与准晶体; 答:1)晶体是内部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中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潜水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的饱和水,具自由的表面,该表面称为潜水面 ( 地下水面 ) ,其特征为:一般情况下分布区域补给区一致。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具有静水压力。 已知地壳中大约存在有 92 种元素。这些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和分布都是极不均匀的。地壳中 10 种最主要化学元素按克拉克值由大到小依次是 O 、 Si 、 Al 、 Fe 、 Ca 、 Na 、 K 、 Mg 、 Ti 、 H ,它们共占地壳总质量的 99.96 %,其中 O 、 Si 、 Al 、 Fe种元素即占 %。软泥的分布特点气候,深度等深流沉积:分布于被动性大陆边缘 6、试述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的成因。(15分) 答:书中找 7、威尔逊旋回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及实例。(20分)(2012、2015) 答: 从板块构造观点来看,洋壳盆地并非永恒存在,一般都经历开裂、扩张、收缩、闭合的发展过程。加拿大地球物理、地质学者威尔逊(J.T.Wilson,1973)首先联系现代各种海洋实例,系统归纳了洋盆开合的多阶段发展模式: 1)萌芽阶段 在张引背景下,大陆岩石圈变薄,地壳张裂,形成大规模的地堑或地堑群。地堑中堆积巨厚沉积物。沿断裂发生火山活动,从地幔中分熔的岩浆涌出后形成高碱质的火山岩。如现代的东非裂谷,为现代火山与地震的强烈活动带。 2)幼年阶段 大陆继续被拉张,岩石圈进一步变薄,分熔的物质大规模上涌,原先的大陆裂谷变成海湾式的狭窄盆地。 如: 红海、亚丁湾。 3)成熟阶段 先前形成的狭窄洋盆被进一步扩张没形成广阔的大洋。大洋的中部为洋脊,两侧对称发育大洋地壳或稳定大陆边缘,堆积巨厚的海相沉积物。其现代代表是大西洋。 4)收缩阶段 大洋中脊虽然继续扩张增生,但大洋边缘一侧或两侧出现强烈的俯冲、消减作用海洋总面积渐趋减小。在海沟附近,部分洋壳物质被刮削下来,逐渐堆积成增生楔。在俯冲带的上盘板块,发生强烈的火山作用、地震作用及构造变形,形成安山质火山岛弧或火山弧。在低应力俯冲型的弧后地区,形成弧后火山质碎屑岩盆地或边缘海。其现代实例是西太平洋。 5)结束阶段 大洋板块的进一步俯冲,是大洋岩石圈逐渐缩小,称为狭窄的残留洋盆。在俯冲带附近,继续形成增生楔,继续伴有强烈火山作用和地震活动。现代实例就是地中海. 6)大陆碰撞阶段 海洋消失,大陆相碰,使大陆边缘原有的沉积物强烈变形隆起成山,并出现强烈的地震带、大规模的花岗岩带。现实的实例就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造山带。 上述海洋开闭过程在地质历史中反复出现,即构造运动具周期性。而海洋每一次开闭过程就是构造活动的一次表现过程。它控制了地球表层活动与洋陆演化格局,为板块构造理论的的总纲和精髓。为了纪念威尔逊的卓越贡献,地质学界将海洋开闭的过程称为威尔逊旋回。 8、下图(见下页)为我国华南某地的区域地质图,据图分析该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25分) 答:该地经历的地质构造发展史的顺序是寒武纪-奥陶纪O——泥盆纪D——石炭纪C——白垩纪K——第四纪Q。 1)寒武纪和奥陶纪是整合接触关系,奥陶纪之后由于加里东造山运动,地壳整体上升接受剥蚀。两个地层在上升过程中生成褶皱(背斜),经历了造山变质作用,形成了硅质条带状板岩、页岩、石英砂岩、板岩、千枚岩等,且伴随花岗岩浆活动,形成了花岗闪长岩γ31。 2)志留纪时期,陆地处于上升期,寒武纪和奥陶纪的地层遭到剥蚀,而志留纪地层因为未能接受沉积所以缺失。 3)到泥盆纪初期,由于海西运动,陆地下降接受沉积,所以泥盆纪地层和其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关系。 在泥盆纪中期,发生了断层运动,伴随岩浆侵入活动,生成了二长花岗岩γ52,并伴随有黑钨矿化现象。 且由物理沉积作用形成了石英砂岩、砂砾岩、泥质粉砂岩,由复合沉积作用生成了灰岩、泥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 4)后继续沉积,泥盆纪与石炭纪是整合接触关系,石炭纪处于沉积环境,由于物理沉积作用生成泥质粉砂岩,有化学沉积作用生成了石灰岩。 5)二叠纪P,海西运动晚期,陆地抬升,伴随花岗质岩浆入侵形成二云母花岗岩γ53,未能接受沉积而导致二叠纪缺失,三叠纪和侏罗纪也是未能接受沉积而缺失。 6)白垩纪初期,由于燕山运动造成了南雄断裂,由物理沉积作用生成了陆相碎屑岩,并伴随玄武质岩浆喷发活动,生成火山岩。白垩纪地层与其下伏地层属于不整合角度接触。 7)由于喜马拉雅山运动,在古近纪E时,地壳抬升,导致古近纪和新近纪皆因未能接受沉积或有部分沉积但是被剥蚀掉而缺失。 8)到第四纪,地壳下降,接受沉积,Q与其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