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答案.pptx

第十三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答案.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 发达的古代农业 1、农之“变” (1)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 第十三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思考:铁犁牛耕的出现,引领了农业生产领域的一次革命。你赞同此观点吗?为什么? (3)土地兼并 (4)经济重心南移 2、农之“小” 这里说的“小,其实是指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一种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到底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种生产模式? (2)即影响(见主题一 史论要点5) (1) (2)即影响(见主题一 史论要点5) (1) 3、农之“精” 精耕细作 (1)概念: (2)历程: (3)基础: (4)总目标: 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之一。 夏商周:萌芽→战国至魏晋:成型→隋唐宋元:扩展→明清:深入发展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 小试牛刀 (1)特点:①分散性②封闭性③脆弱性④保守性⑤落后性 (2)影响因素:①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②徭役和赋税③抵御能力薄弱;④高利贷者的乘机盘剥。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2013?海南高考)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二 手工业的进步 根据资料知识点二基础梳理的有关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呈现出哪些特征? ①起源较早,历史悠久,持续发展。 ②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③技术长期领先世界,工艺精湛。 ④地区分布广泛。 (2013?福建高考)《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13?天津高考)“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材料一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三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2)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特征。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1)特征:(资料主题二史论要点1) 同学们,中国,从古到今,都是一个泱泱大国。国,虽大,但农却“小”;农虽“小”,但是,它却小而“精”、“细”;正是因为它的“小”、“精”、“细”,却体现了我中华先农的大智慧,引领了我们农工的不断向前发展,塑造了中国古代辉煌的农耕文明! 请同学们以一颗敬仰之心去领悟历史吧!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