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淹墓

江 淹 墓  江淹(444~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大家,文学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 江,江淹的祖父,丹阳县令。 江康之,江淹的父亲,南沙县令,雅有才思。 江,江淹的儿子,江淹死后承继其爵位。 江才君,江淹的女儿,萧的妻子。才君是她的字,名不详  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二十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幕下任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今福建浦城)令。江淹的许多代表作品都写于被贬期间。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萧道成代宋自立,江淹被任为骠骑豫章王记萧室带东武令,迁中书侍郎,齐武帝永明间,任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国子博士诸职。少帝萧昭业即位,江淹任御史中丞。明帝萧鸾时,又任宣城太守、秘书监诸职。明帝时为御史中丞,先后弹劾中书令谢等人,明帝称赞江淹:“宋世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可谓近世独步矣!”;入梁为冠军将军长史、秘书监,又升相国长史、吏部尚书;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封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侯。江淹为官清正,不避权贵,直言敢谏,震肃百僚。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卒,谥“宪伯”,武帝为之穿孝举哀,葬于民权县程庄镇江墓店(今李堂南岳庄村)。  江淹的作品,据《自序传》说有十卷,这是江淹在齐代时的记录。据《梁书·江淹传》的记载,“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可知他后来又有新的作品,自己辑录为前后两集。《隋书·经籍志》记载:“《江淹集》九卷,《江淹后集》十卷。”《旧唐书》记载是“《江淹前集》十卷,《江淹后集》十卷”。唐朝之后,大多记载为十卷。明人胡之著有《江文通集汇注》。据《梁书》本传,他还著有《齐史·十志》,今佚。 江淹墓冢墓地一亩见方,有墓门、碑楼和土冢三部分组成。北方古典牌坊式墓门和碑楼坐北朝南,青砖灰瓦,八角走兽。土冢顶部杂草丛生,风雨,飘荡摇曳。牌楼正面牌额上刻有“万古流芳”四字,左边牌楼上方书曰“传承文品”,右边牌楼是“遗香翰墨”,背面牌额上刻着“江淹墓”三个大字。墓碑残损,为明朝时所刻,碑额上刻有“圣旨”二字,碑正面刻着“齐醴泉侯丞相江公讳淹之墓”,碑楼上面雕有“笔花常新”四字明朝崇祯年间,考城知县杨启元赋诗《江墓秋风》:“彩笔传来自梦中,文章从此显春容。当年埋骨遗留冢,后代题名表旧封。气依然浮败草,高空自响枯松。仙游一去无消息,知在蓬莱第几重?”近代诗人常芳滨有诗曰:“梦笔生花事已空,荒凉古墓寄秋风。蚁封历历千株树,马茫茫一片丛。远控嵩山浮旺气,近环汴水映长虹。千年灵气依然在,无怪江家震豫东”。“梦笔生花”、“江郎才尽”典均出于江淹。《南史》、《梁书》有传。 江淹墓 7月,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塔,在修建仝集水闸时拆毁。1972年3月,龙塘关帝阁在开宽街道时拆毁。是年冬江淹墓在平整土地时被铲平江淹墓在文化大革命中完全毁坏了,后来人们又在遗址上堆上土堆,墓前的石碑是老物件,其中一块是从江集来回来的。 牌坊北三米处是一块明朝立的一块石碑,高约2米,最上面刻“梦笔生花”,碑额上刻“圣旨”。石碑后面即是江淹的土冢,土冢直径约5米,高约2米。 醴陵侯 在石牌坊的右侧是近年当地政府立的说明碑,高约1.7米,正面是江淹简介,背面是“市级保护单位 江淹墓”。 江淹这位历史名人之墓和我们想象得太远了,它也和江淹坎坷的一生一样,饱经沧桑。江淹墓1972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在此之前也没有豪华的陈设。196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陋如此。江淹在梁朝时位高权重,做过金紫光大夫,封醴陵侯,死后境地却如此简陋,难怪清末才子张良珂在其诗《江淹墓怀古》发出“衰柳摇风古渡头,残碑尚记醴泉侯。生花妙笔归何处?满眼蓬蒿一土丘。”的感慨。 为何江淹病逝后不葬到距出生地仅公里的江集,而葬到岳庄?其实,据有关资料记载,岳庄自然村始建于清朝,在此之前应该是江集村的地盘。有的说因他死在岳庄;有的说当时人迷信风水,风水先生大概选中了这块宝地。历代皇室贵族对墓地的选址都特别讲究,以至于在中国古文化里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体系。还有一个原因,有句古话叫“落叶归根”。从这两层意义上解释,第二种说法更可信。巧的是江淹的十几里同乡庄子的墓地距出生地也是6公里左右。大方向上两地也一致都是东北——西南。 轻骑远旅过民权,入目残坊碧野间

文档评论(0)

hf916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